作者:刘龙剑  单位: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399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深受失眠的困扰,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白天则精神萎靡、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其实,中医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知识。

认识失眠

1.失眠的表现与危害

失眠不仅仅是难以入睡,还包括睡眠浅、多梦、易醒、早醒等症状。长期失眠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它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都可能影响睡眠。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发失眠,比如长期熬夜、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睡前喝咖啡或浓茶等。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过强、温度不适等,以及一些身体疾病,如疼痛、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睡眠障碍。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大脑分泌一些有助于睡眠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褪黑素等,从而起到镇静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

1.常用的针灸穴

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心经气血,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在针灸时,一般采用直刺0.3~0.5寸的方法。

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对于因情志因素引起的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灸时,直刺0.5~1寸。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刺激三阴交穴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针灸时,直刺1~1.5寸。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它是人体多条经脉交会的穴位,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作用。针灸百会穴可以调节大脑的气血运行,改善睡眠状况。一般采用平刺0.5~0.8寸的方法。

2.针灸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

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针灸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在针刺前,会对穴位进行严格的消毒,然后将毫针快速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针刺的深度和手法会根据穴位的不同和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一般每次针刺留针20~30分钟,每周治疗2~3次,一个疗程通常为4~6周。

艾灸法:艾灸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进行熏烤,以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于一些体质虚寒、气血不足的失眠患者,艾灸法尤为适用。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百会、神阙、关元、气海等。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耳针法:耳针是在耳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或贴压王不留行籽等方法来治疗疾病。耳部的穴位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耳部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常用的耳穴有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肝、肾等。耳针治疗操作简便,患者可以自己在家进行按压,以加强刺激效果。一般每周更换2~3次耳贴。

总之,针灸治疗失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正饱受失眠的困扰,不妨尝试一下针灸治疗,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信通过科学的针灸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你一定能够摆脱失眠的困扰,重新拥有香甜的睡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