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平秀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7264

在现代社会,肥胖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性日益凸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多,运动量减少,肥胖人群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肥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互关联,肥胖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更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肥胖如何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有数据显示,肥胖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体重每增加10公斤,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可能提升30%-50%,长期的超负荷压迫大大增加了腰突的发病风险。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多,使腰椎受力骤增,再加上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肥胖人群腰突发病率居高不下。

1.力学机制:

(1)胖一斤,腰垮四斤力:体重每增加1公斤,腰椎承受的压力约增加4倍。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导致身体重心前移,腰椎代偿性前凸,椎间盘承受不均匀压力。

(2)椎间盘退变加速:长期超负荷导致椎间盘蛋白多糖合成减少,分解加速,黏弹性下降,加速退变。

(3)关节结构损伤:过大负荷引起关节突关节退变、终板损伤,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

2.代谢与炎症因素:

(1)慢性炎症反应:肥胖者脂肪组织分泌促炎因子(如TNF-α、IL-6),引发椎间盘炎症,加速退变。

(2)高热量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加剧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

3.肌肉骨骼支持不足

肥胖会导致核心肌群力量不足,使脊柱缺乏必要的支撑,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背部和骨盆部位的肌肉,它们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肥胖者由于体重增加,身体活动相对不便,核心肌群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力量逐渐减弱。

当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时,脊柱在日常活动中就难以保持稳定的状态,这会使脊柱结构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异常,如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增加等,这种脊柱结构的异常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的负担,增加诱发腰突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打破“肥胖-腰椎退变”的恶性循环)

1.科学减重“三步曲”

(1)中医调理,减脂先调脾胃

饮食:建议多食用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这些食物可以煮粥或煲汤,既能滋养脾胃,又能促进新陈代谢。此外,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中药辅助调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常用参苓白术散等方剂来健脾祛湿。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达到减脂的目的。

(2)腰椎友好型运动,增强体质

肥胖者宜选择适合的腰椎友好型运动,例如:游泳,在水中身体重量减轻,腰椎压力降低,且全身肌肉参与,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和腰椎稳定性;八段锦,动作舒缓,可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腰部肌肉柔韧性和力量。

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前做好热身,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以防腰部受伤;运动中控制强度和时间,避免劳累;若腰部疼痛或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2.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姿势:坐姿应身体后倾,颈部有支撑,手臂自然下垂放于扶手,手与键盘平行,膝盖微高于座椅,屏幕略低于视线;站立时挺直腰背,保持脊柱自然弯曲;下蹲尽量屈膝,少弯腰;抬物品贴近身体,举物不过胸。注意:久坐后,每坐约二十分钟起身活动、舒展腰背;久站时垫高一脚并换脚,可缓解腰部肌肉疲劳、减轻腰椎压力。

(2)定期体检:定期通过X光、CT、MRI等腰椎影像学检查能及时了解病变情况,肥胖人群更需定期体检,因其患病风险更高。

(3)及时治疗:一旦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症状较轻者可采用物理疗法、抗炎药物等保守治疗,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手术治疗。及时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但通过科学减重、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改善生活习惯及定期体检,可有效降低风险,远离腰痛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