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华军  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5
237

有些新手爸妈发现孩子出生后双脚内翻,这时长辈可能会说观察就行,孩子长大后就好了。有些孩子确实观察就行,然而有部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双足内翻症状会逐渐加重,像马蹄一样,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这种疾病一旦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将会影响患儿正常行走,甚至导致残疾。

什么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常见的儿童骨骼系统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1000~2/1000,男孩好发,50%的孩子存在双侧马蹄内翻足。80%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孩子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称为特发性马蹄内翻足,20%的患儿继发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称为继发性马蹄内翻足。目前研究表明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此外,孕期吸烟将会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哪些表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1.足跖侧中部向背侧成弓形(足内侧纵弓异常增高,前足相对于后足旋前(第一跖骨头下垂,常伴第一跖骨明显突出));2.足的前部指向内侧(前足向内侧偏斜,足底呈“逗号形”或“豆形”);3.足跟内翻畸形(跟骨向内侧倾斜(跟骨内翻),足跟呈“棒球棒”状,跟腱明显挛缩,踝关节外踝突出);4.足跟像马蹄一样极度跖屈(踝关节跖屈(脚尖下垂),背屈活动受限,跟腱短缩,足跟无法触地);5.伴随解剖结构异常:肌肉骨骼系统方面,表现为小腿肌肉萎缩(尤以腓骨肌群为著)、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小、距骨头发育不良、距骨颈内倾(距舟关节半脱位);皮肤与软组织方面,表现为足内侧及后方皮肤皱褶加深、足外侧缘皮肤绷紧、跟腱附着点高位(高跟腱征)。

哪些疾病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似?

主要有两种疾病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相似。

1.姿势性马蹄内翻足: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功能性异常姿势所致,孩子出生后足的外观类似马蹄内翻足,但跟腱没有挛缩,并且可以用手轻柔地矫正马蹄内翻畸形,这种姿势性马蹄内翻足无需特殊处置,观察即可,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恢复正常。

2.前足内收畸形:足的前半部分内扣,足外侧边缘像一条弯向内侧的曲线,但没有跟腱挛缩和足跟内翻畸形,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可以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对于比较僵硬的前足内收畸形可采取石膏矫形。

如何科学规范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初始治疗应是非手术的,这一点已获得几乎所有骨科医师的共识。大多数医师也认同,治疗开始得越早,成功率越高,这归因于新生儿足部的粘弹性特性。非手术治疗的核心理念是:非手术治疗本身应是一种根治性方法,从而消除或显著降低最终可能需要的手术发生率和手术范围。这样做可以避免手术后可能发生的瘢痕形成和关节僵硬。这一理念很大程度上基于早期手术经验的观察结果:新生儿马蹄足手术几乎总会导致瘢痕更重、僵硬程度更高的足部。有鉴于此,非手术治疗旨在逐步矫正马蹄足畸形,避免产生那些必然损害最终疗效的瘢痕组织。

对于继发性马蹄内翻足需要针对病因治疗,然而对于特发性马蹄内翻足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孩子出生1周之内,治疗方案包括手法牵拉塑形并缠绕固定石膏,直至下一次治疗(通常间隔 5至7天)。手法牵拉塑形为牵拉韧带并逐步矫正畸形,需对足部进行持续 1至3分钟的手法塑形操作。石膏固定: 矫正后的位置需通过石膏管型维持 5至7天。石膏范围自足趾延伸至大腿上1/3段,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90°。操作时机: 石膏缠绕通常选择在患儿常规喂养时间进行。完成手法塑形后,给婴儿喂一瓶奶,这有助于使婴儿放松,从而便于石膏缠绕操作。经过一系列石膏矫形依次矫正足的高弓、内收、内翻,每周更换一次石膏,一般更换4~6次即可。最后,经皮微创松解孩子挛缩的跟腱,石膏固定维持6周后即可拆除,随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佩戴双足外展支具预防马蹄足复发,一般建议佩戴支具至5岁。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后可以正常走路吗?

对于大部分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积极治疗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孩子是可以正常走路的,不影响日常生活。

新手爸妈应该知道这几点

1.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2.坚持佩戴支具能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主要依靠临床查体诊断,足部影像学检查不是必需的。4.如果认为孩子的足有异常,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儿童骨科医师帮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