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孕期,因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变化,孕妇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容易受到多种感染因素的影响。阴道炎的反复发作不仅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困扰,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阴道炎的防治,避免感染的发生。
一、阴道炎的常见种类及症状
细菌性阴道病(BV):细菌性阴道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类型,由于阴道内正常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而以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为主导的阴道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10%~40%的BV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霉菌性阴道炎):是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的酵母菌引起的阴道炎,孕期常见。其典型症状包括瘙痒、阴道灼热感,分泌物呈白色豆渣,类似奶酪状。
阴道毛滴虫病:传统上称为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分泌物黄绿色或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并可出现性交困难、排尿困难、尿频、下腹痛等。
需氧菌性阴道炎(AV):是以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缺失,需氧菌增多引起的阴道炎。10%~20%的AV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黄色阴道分泌物、分泌物异味、外阴烧灼感或刺痛、性交痛,查体可见阴道黏膜红肿、溃疡或一定程度的阴道黏膜萎缩等表现。
二、孕期阴道炎的危害
孕期阴道炎的发生不仅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危害包括:
早产和流产: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上行感染影响子宫,导致宫内感染,增加早产和流产的风险。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炎与早产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研究表明,孕期阴道炎的发生率越高,早产的风险越大。
新生儿感染:某些类型的阴道炎,如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可能通过产道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感染的孕妇,若分娩时阴道分娩,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口腔、皮肤等部位感染。
影响胎盘功能:持续的阴道感染可能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导致胎盘早剥等并发症,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感染性并发症:孕妇感染阴道炎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上行感染,进而导致宫内感染、子宫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如何避免孕期阴道炎感染
孕期阴道炎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感染和保持阴道健康。以下是几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孕妇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在阴道护理方面。每天使用温水清洁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香皂或洗液。保持外阴干燥,避免长时间穿着湿透的衣物或内裤。
2.选择合适的内裤和卫生用品。孕妇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和不透气的合成纤维内裤,以减少阴道的湿气积聚。同时,月经期间应使用吸水性好且透气的卫生巾,避免使用香味型卫生巾或长时间使用同一片卫生巾。
3.避免频繁的阴道冲洗。阴道自有其清洁机制,孕妇应避免频繁阴道冲洗,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若有阴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使用阴道冲洗液。
4.注意饮食和作息。孕期的饮食应尽量清淡,避免过度食用糖分高的食物。过多糖分的摄入可能促进阴道内霉菌的生长。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减少阴道感染的风险。
5.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若出现阴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6.治疗相关感染。如果孕妇在孕期有阴道炎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阴道炎,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霉菌性阴道炎则会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7.注意性生活卫生。孕期性生活时,双方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避免阴道内细菌的传播。在性生活后,尽量避免立即进行阴道冲洗,以免干扰阴道内的正常菌群。
8.增强免疫力。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这对于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D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可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抵御阴道炎的发生。
四、结语
阴道炎在孕期的发生是一个常见问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孕期感染的风险。孕妇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合理饮食,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治疗感染,并通过提高免疫力来避免阴道炎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减少妊娠期阴道炎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和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安全度过孕期。
(达州市宣汉县土黄镇中心卫生院)
饶太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