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婷  单位:邻水县椿木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4

一、胃食管反流病:那些让人坐立难安的“信号”

“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这些频繁出现的不适,常被误认为是普通胃病或心脏问题,实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发出的预警。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气道等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的慢性疾病。

胃酸本应待在胃内“消化食物”,但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就像一扇“闸门”关不紧,胃酸便会逆流而上。食管黏膜缺乏抗酸保护机制,长期被胃酸侵蚀,就会出现典型的“烧心”感——胸骨后传来的灼热感,通常在餐后1小时左右加重,弯腰或平卧时更明显。反酸则表现为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伴有酸味或苦味,严重时会在夜间突然呛醒。

除了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还可能伪装成其他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或胸骨后异物感,这是由于反流物损伤食管黏膜形成糜烂、溃疡,或引发食管痉挛所致。更隐蔽的是“食管外症状”,反流物误入咽喉可导致慢性咽炎、声音嘶哑;进入气道则可能诱发哮喘、慢性咳嗽,甚至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二、哪些人容易被胃食管反流病“盯上”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几类人群需格外警惕:

饮食结构不合理者是高发群体。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增加胃内压力,促使反流发生。过量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饮品,会直接松弛食管下括约肌,削弱其屏障功能。此外,暴饮暴食、睡前2小时内进食等习惯,会加重胃部负担,为反流创造条件。

肥胖与代谢异常人群风险显著升高。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腹内压增高,如同给胃部“施压”,迫使胃内容物向上反流。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25的人群,患病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也需注意。钙通道阻滞剂(如部分降压药)、镇静安眠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张力或损伤胃黏膜,间接诱发反流。

年龄增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退化,食管蠕动清除能力下降,使得老年人更易出现反流症状。此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肠动力,加重病情。

三、忽视反流:小问题可能拖成大麻烦

胃食管反流病若长期得不到控制,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食管黏膜在胃酸反复刺激下,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形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会感到吞咽时疼痛加剧,若溃疡深达血管,还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导致贫血。

慢性炎症反复修复过程中,食管黏膜可能发生柱状上皮化生,即“巴雷特食管”,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虽癌变概率较低,但需定期监测。

食管外并发症同样不容忽视。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发慢性咽炎、声带息肉,甚至导致吸入性肺炎;长期气道受刺激,可能诱发哮喘或使原有哮喘难以控制。

四、科学应对:从诊断到治疗的“攻略”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需结合症状、内镜检查及食管pH监测等手段。典型症状是重要线索,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损伤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等病变。对于症状不典型者,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精准记录反流次数和食管内酸碱度变化,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治疗的核心在于“减少反流、保护黏膜”。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控制体重,避免穿过紧衣物;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及咖啡、酒精;睡前3小时禁食,睡觉时适当抬高床头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反流。

药物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这类药物能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并促进黏膜愈合。通常需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对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严重失调的患者,部分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通过加固“闸门”阻止反流。

五、预防为先:让胃食管反流病“无机可乘”

预防胃食管反流病,需从生活细节入手。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服用可能诱发反流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至关重要,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胃肠功能。对于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定期关注自身症状,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总之,胃食管反流病虽常见,但只要认清其“真面目”,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让“烧心”“反酸”不再困扰生活。当身体发出“警报”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