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但许多患者往往只关注检查过程本身,却忽视了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护理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两个环节直接关乎检查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身体的恢复效果。
检查前准备
饮食调整。在消化内镜检查前,患者需依据检查类型来调整饮食。对于胃镜检查,患者需禁食6~8小时,以防止食物残渣遮挡视野或引发呕吐误吸。肠镜检查则要求患者提前3天开始低渣饮食,检查前一天服用导泻剂来清洁肠道,确保肠道内无粪便残留。例如,在肠镜检查的前三天,患者可以食用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尽量避免蔬菜、水果等多渣食物,并且检查前一天晚上18点后要禁食。
药物调整及特殊情况告知。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需提前告知医生,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一般需提前3~7天停药,以降低检查中出血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在检查当日可以用少量水送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的使用时间,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女性患者建议避开经期进行检查。
其他准备事项。检查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了解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检查当天,患者应穿着宽松的衣物,摘除假牙、眼镜和金属饰品等。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传染病史、过敏史和心肺疾病史等。例如,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关节假体的患者需提前报备,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对电凝止血设备的使用产生影响。
检查后护理
观察与饮食恢复。检查结束后,患者需在恢复区观察一段时间,医护人员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无痛胃肠镜检查后则需禁食禁水2小时,以防止呛咳或误吸。如果检查中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操作,患者需延长禁食时间至4小时以上,并且要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
饮食与活动调整。检查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例如,患者可以选择小米粥、大米粥、面汤、蛋花汤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同时要避免饮酒和摄入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检查后24小时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以促进消化。
症状观察与处理。检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不适、轻微腹胀、嗳气等常见症状,这些通常在休息后能够缓解。但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高热等异常症状,患者需立即就医。例如,肠镜检查后若持续腹胀,患者可以通过顺时针揉腹或适度活动来促进排气。对于咽部不适的情况,患者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或者喝温水来缓解。
用药与特殊观察。检查后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如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或者服用止血药来控制出血。以息肉切除术后为例,患者需禁食并进行补液,检查后1~2周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创面出血。患者要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果出现柏油样黑便或鲜血便,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护理同样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查前准备,可以有效降低检查风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细致周到的检查后护理则能促进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医嘱,确保检查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能让身体快速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