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就像是我们人体的“发动机”,如果它出现了问题,那么全身都会受到影响,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就像一台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最终会因“动力不足”而不能向全身供应血液。近年来,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科学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风险。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形成机制与预防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您守护心脏健康。慢性心力衰竭是怎么形成的
慢性心力衰竭实际上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它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一样,会在悄然中发展,但危害巨大。
1.心脏的“过劳”与“损伤”。一个人的心脏每天要跳动约10万次,泵送7500升的血液,如果这个精密的“泵”长期超负荷工作时就容易出现问题:高血压会使心脏就像长期举重的运动员一样,心肌变得肥厚,逐渐影响心脏舒张功能,最终就会导致舒张功能障碍。瓣膜病变就像阀门失灵,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负担,长期这样就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有研究发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5年内发生心衰的概率高达75%。
2.心肌的“饥饿”与“死亡”。冠状动脉主要是负责为心肌供血,当这条生命线出问题时,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也会削弱心脏收缩能力,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在5年内发生心衰的风险可提升8倍。再如,心肌炎等炎症反应也会破坏心肌细胞,有一部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最终也会发展为慢性心衰。
3.代谢的“紊乱”与“毒害”。糖代谢异常者的微血管病变会让心肌长期处于“糖中毒”状态中,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肥胖不仅让心脏负担增加,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BMI值越高,心衰风险也会越高。
4.其他“隐形杀手”。此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夜间容易反复缺氧,发生心衰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酒精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因此长期酗酒者的心衰风险也较高。
关于慢性心衰,预防措施这样做
预防慢性心力衰竭需要多管齐下,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血压管理:守住第一道防线。精准监测:建议大家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早晚分别测一次血压,记录7天,并取平均值,理想的血压范围应不超过130/80mmHg。DASH饮食法:要保证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每日摄入量需在500g以上,可选择低脂乳制品,有助于控制血压。运动处方:建议每周进行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可选择快走或游泳方式,对降压也很有帮助。
2.冠状动脉保护:给心脏“加油”。地中海饮食:可选择特级初榨橄榄油搭配深海鱼,每周2~3次;每日吃30g的坚果,对降低冠心病风险有益。运动建议:可选择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的方式,每周锻炼2~3次,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弹性。戒烟策略:建议大家要积极戒烟,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结合行为干预法,有助于提升戒烟成功率。
3.代谢综合征管理:切断“恶性循环”。糖尿病预防:糖化血红蛋白需要控制在7%以下,这对降低心衰风险有显著作用。减重方案:可以采用限时进食法,如16:8的饮食方式,每日再配合步行1万步,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减重方式。
4.心脏毒性防护。酒精管控:大家最好是能做到完全戒酒,这对保护心脏有重要意义,如果必须要饮酒,男性每日应不超过2标准杯,女性不超过1杯。药物监测:如果在使用可能伤及心脏的药物,需要定期做心电图与心脏超声检查。
5.睡眠与心理调节。睡眠呼吸暂停治疗:可以使用CPAP呼吸机,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衰住院风险。压力管理:每天可以做10分钟的正念冥想,连续坚持8周,对降低炎症指标很有效。
6.定期心脏“体检”。基础检查:大家每年都要测定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做心电图检查。深度筛查:过了40岁后,每3年至少要做一次心脏超声,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冠脉CTA检查。
总而言之,慢性心力衰竭预防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的“心脏保卫战”,上述提到的预防措施坚持5年以上,心衰风险可以明显降低。大家要意识到,今天对心脏的每一分呵护,都是在为日后的健康做储蓄,就让我们从控制血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这些小事做起吧,以科学方法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泵”。
切记:一旦出现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警示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不要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