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丹  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73

消化内科诊室中,常有患者困惑:“我饮食很注意,怎么会得胃溃疡?”其实,消化性溃疡(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复杂,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幕后推手”。

幽门螺杆菌是能在胃内强酸环境中生存的螺旋形细菌。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首次发现其与胃炎、胃溃疡的关联,颠覆了“无酸无溃疡”的认知。研究证实,全球约70%的消化性溃疡病例与该菌感染相关。其独特机制使其能在pH值为1~2的胃液中存活,这在微生物中极罕见。

细菌如何突破胃黏膜防线

胃黏膜本身具有多层保护机制:黏液层可隔绝胃酸侵蚀,上皮细胞能快速修复损伤,血液循环为黏膜提供营养。但幽门螺杆菌能突破这道防线:其表面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碱性防护罩”,抵御胃酸腐蚀;特殊的鞭毛结构帮助它穿透黏液层,牢牢黏附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且这种黏附具有高度特异性,主要针对胃黏膜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如Lewis b血型抗原)。一旦定植成功,幽门螺杆菌会通过三种途径诱发溃疡:其一,细菌分泌的毒素(如空泡毒素)直接损伤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屏障;其二,它会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过多胃酸,十二指肠长期受高酸侵蚀易形成溃疡;其三,细菌引发的慢性炎症会削弱黏膜修复能力,使微小损伤逐渐发展为溃疡,且炎症反应还会吸引免疫细胞聚集,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8、TNF-α),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临床数据揭示的密切关联

临床数据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4~6倍。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更是高达90%~95%,胃溃疡患者的感染率也在70%~80%之间。这种关联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人群中均得到验证,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若不根除细菌,溃疡复发率高达80%;而成功除菌后,复发率可降至5%以下。这也是当前医学指南强调“消化性溃疡患者必须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核心原因。此外,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影响溃疡的愈合速度,感染未控制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会比除菌成功的患者延长30%左右。且感染菌株的毒力越强(如携带CagA基因),溃疡的严重程度和复发风险也越高。

检测与治疗:科学应对感染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简便易行: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只需口服试剂后吹气,30分钟即可得出结果,准确率达95%以上,且无创伤性,适合各类人群。其原理是利用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标记的尿素,产生的标记二氧化碳经肺部呼出并被检测;胃镜检查时取黏膜组织做病理分析,还能同时评估溃疡程度,对于疑似有并发症的患者更为适用,组织切片经吉姆萨染色或银染色可直接观察到细菌形态;血清学检测可通过检测抗体判断是否曾感染,但无法区分现行感染与既往感染,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快速尿素酶试验则是在胃镜活检组织中加入试剂,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是否感染,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根除治疗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联合两种抗生素(杀灭细菌)和铋剂(保护黏膜),疗程10~14天。需注意的是,患者必须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切勿擅自停药,否则易导致细菌耐药,增加后续治疗难度。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苦、大便发黑等情况,多为药物正常反应,无须过度紧张,但如出现皮疹、呕吐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治疗结束后4~8周需进行复查,以确认细菌是否被成功根除。

预防感染:从生活细节着手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从生活细节入手: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传播;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粪口途径感染;不饮用未消毒的水源,不吃生食。家庭成员若有人感染,建议全家筛查,避免交叉感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