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鲜华  单位:广元市剑阁县白龙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1369

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指各类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严重表现,此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在患病后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的护理也十分关键,这有利于稳定病情、促进康复。以下对心衰的日常护理知识作一介绍。

饮食护理,减轻心脏负担

心衰患者合理的日常饮食非常重要,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日常应严格遵循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的基本饮食原则,原因是高钠盐饮食会引起机体水钠潴留,使心脏负荷增加,应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g/d以内。同时,应尽量避免食用咸菜、火腿肠、腌肉等高钠盐食物。油脂摄入也要严格控制,尤其要严格杜绝油炸食物和动物内脏。橄榄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心衰患者可将其作为日常烹饪用油。日常应多吃新鲜果蔬,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日常饮食还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千万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每餐应做到七八分饱,可将三餐改为五至六餐。同时日常液体摄入量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日常的饮水、饮料以及汤类等,建议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内,对于重度心衰,特别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限制液体摄入量。

运动锻炼,提升心脏功能

心衰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然而在运动锻炼时应讲究科学适度,在病情稳定期可选择参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以运动过程中稍感气喘、微微出汗为宜,每周可锻炼3~5次,每次20~30分钟,期间需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运动强度及时间。运动期间如出现心慌、头晕、胸闷、恶心、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维持半卧位或坐位,若休息片刻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在运动前后应进行适当的热身与放松,防止突然运动锻炼而加重心脏负荷。处于急性发作期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过度。

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心衰患者日常要做好自我病情监测,特别是要对体重、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和记录。其中,体重能反映液体潴留情况,可于每日清晨起床后,在排尿和空腹状态下穿着相同衣物进行体重测量,如发现短期内体重快速增加,需警惕液体潴留,建议及时就医。日常应定期对血压、心率进行测量和记录,建议每日早晚分别测量一次,若发现血压、心率突然升高或降低,要及时告知医生。最后,日常还要注意观察症状变化,例如下肢水肿、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是否加重。如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情况,均为心衰病情加重的信号,应及时入院就医。

心理护理,积极面对疾病

心衰属于慢性病症,一旦患病需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患者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而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荷,不利于病情康复,所以心衰患者的日常心理护理十分关键,首先要正确看待疾病,树立自信心,日常可通过参与病友互助小组、与家人沟通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作为家属,要多给予心衰患者陪伴、支持和呵护,鼓励患者参与各类社交活动,不断丰富其业余生活,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用药护理,促进病情康复

心衰患者一旦患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这是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规范用药非常重要,患者切记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在药物治疗期间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比如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要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乏力等症状,警惕低钾血症,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对药物方案进行调整。日常要妥善保管药物,防止其受潮或过期。

心衰属于慢性疾病,其护理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用药、饮食、心理、运动、病情监测等多个方面。心衰患者和家属需要掌握日常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做好日常护理,才能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