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国家卫健委提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
目前社会上各种减肥手段琳琅满目,如药物减肥、节食、运动等,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往往伴随着药物的副作用或出现反弹,导致减肥失败或效果不佳。而中医认为肥胖因胃强脾弱,酿生痰湿,并在痰湿基础上发生血瘀和气滞等因素所致。因此,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虚则补之,健脾益气;实则泻之,用清胃降浊或祛湿化痰法并结合消导通腑、行气利水、行气化痰或痰瘀同治等法,以消除膏脂、痰浊、水湿及郁热,从而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在追求健康减重的道路上,中医治疗凭借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脱颖而出。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整体机能,实现持久健康的体重管理,因此中医减肥正逐渐成为大众青睐的新选择。下面为您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特色减肥疗法。
中医膳食
祛湿化痰为肥胖的基本食疗原则,应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肥胖辨证类型有胃热火郁、痰湿内盛、脾虚不运、脾肾阳虚。药膳中常用中药有山楂、薏苡仁、荷叶、茯苓、赤小豆等,常用食材主要为粳米、鱼类、白萝卜、冬瓜等。如胃热火郁型用冬瓜瓤汤、荸荠汤;痰湿内盛型用荷叶茶、薏苡仁赤豆粥;脾虚不运型用茯苓赤豆粥;脾肾阳虚型食疗用冬瓜汤、茯苓粥等。
中药茶饮
药食同源代茶饮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其天然安全的特性。取材于日常食物的山楂、荷叶、橘皮、薏苡仁等原料,既是食材也是药材,简单煎煮或冲泡即可饮用,既能帮助科学减重降脂,又能温和调理身体。如:湿气重的人群推荐陈皮茯苓山楂茶,以健脾祛湿、消食化积;内热体质的用决明子菊花茶,则能清肝泻火、促进代谢。长期代茶饮用,能够从内部调节身体机能,改善内分泌状态,加速新陈代谢,让健康减重成为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
针灸法
针灸减肥是在中医学经络理论指导下,基础穴位包括曲池、足三里、气海、中脘等,配合分型选穴、对症选穴,并以“上调神、下调气”为施治原则,充分发挥调经固本、理气化滞、化痰祛湿、升清降浊、疏肝理气等功效,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减肥的一种治疗手段。
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以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石,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以线代针,借助可吸收线的分解、液化、吸收过程,实现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有补气健脾、活血通络、除湿消脂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穴位埋线的可吸收线被机体吸收的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作为异物,它还能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当可吸收线在体内分解、吸收时,会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其刺激一部分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相应的脊髓后角,再传导至脏腑进行调节;另一部分则传至大脑皮层,随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调整全身功能状态,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最终达到减肥的效果。
艾灸疗法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和经络,能从多个层面帮助改善肥胖。
艾灸的温热感刺激穴位附近的温度感受器,让局部血液循环变快,促进脂肪燃烧。同时,它还能调节身体里的“代谢因子”,让能量消耗更高效。其次,艾灸能清理痰湿,调理肠道微环境。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帮助排出身体里的“垃圾”,同时调节肠道里的菌群平衡,减少脂肪堆积。艾灸的妙处在于“通”与“补”结合:既能温补身体阳气,又能疏通淤堵的气血,激活身体的自我调节系统,让脏腑功能更强,从根本上改善肥胖体质。
另外还有耳穴压豆、拔罐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治疗方法,当然为了巩固减肥效果,还需配合全面的健康调养。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日常应注重调畅情志,保持舒畅愉悦的心境,避免因情绪波动引发内分泌紊乱而影响代谢。饮食方面,需遵循“饮食有节”的原则,克服饮食偏失、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限制零食、甜食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建议选择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此外,要多进行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户外运动,适度晒太阳或日光浴,借助自然界阳气宣通人体气血,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