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爱琴  单位:嘉祥县人民医院 骨关节脊柱外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1131

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严重关节炎、关节畸形或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稳定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仅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恢复运动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系统的康复过程能够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生活。因此,患者和护理人员需对康复护理有充分认识,配合治疗计划,最大程度实现手术效果。

一、术后早期康复目标

术后早期阶段通常在住院期间完成,主要目标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控制疼痛、避免关节僵硬及早期肌力恢复。在麻醉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会协助患者进行基础的踝泵运动和床上伸膝、抬腿练习,鼓励患者自主活动,提升下肢血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通过冷敷、引流监测及疼痛评估,协助医生调整镇痛药物,使患者能更顺利地进行功能训练。正确使用辅助装置如行走器、助行架和护膝支具,配合体位调整,维持手术部位稳定性,是确保康复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二、中期康复训练的重点

出院后进入术后中期康复阶段,时间一般为术后两周至三个月,是关节功能逐步恢复的关键时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逐渐增强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关节活动度恢复及肌肉力量增强。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屈曲过度或扭转导致假体脱位或移位。训练内容包括下肢负重训练、步态矫正、站立平衡练习和上下楼梯训练。居家护理需注重伤口观察、用药管理和功能锻炼的持续性,保持关节灵活性并逐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成员的配合与鼓励也在此阶段扮演重要角色,为患者提供心理和行动上的支持。

三、晚期康复与生活重建

术后三个月以上进入晚期康复阶段,目标是全面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并适应社会生活。此阶段应鼓励患者恢复日常行走、上班及参与轻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护理指导应着重于持续性肌肉训练与平衡功能恢复,防止因活动不足造成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患者需要学会监测关节使用状况,避免剧烈活动或负重过大,以延长假体寿命并预防继发损伤。合理安排作息,注意营养补充和体重控制,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状况。个体化康复计划和定期随访评估有助于发现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长期效果。

四、并发症预防与风险管理

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落实预防措施,如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时服用抗凝药物、穿戴弹力袜并保持规律活动。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体温、肢体肿胀和疼痛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术后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也是康复中的潜在障碍,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与康复咨询服务,提升康复信心。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还可提高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与安全性。

五、康复护理中的多学科协作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多学科协作过程,护理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纽带,需与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及营养师等密切配合,形成系统的康复支持网络。护理人员不仅在基础护理中起主导作用,更需协调各方资源,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康复计划。通过定期评估康复进展、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化健康教育,使康复过程更加科学有效。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作水平直接影响康复质量,是实现功能重建与生活重建的核心力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