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烈琴  单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23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简单来说,是脑部血管出问题,导致脑组织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性。除了及时救治外,科学的护理方法能促进患者康复。

脑卒中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无法自主活动。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相应脑区的运动功能受损所致。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对疼痛、冷热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这种感觉障碍通常与运动障碍同时出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言语障碍:脑卒中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言语含糊,或者完全失语,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这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影响了语言中枢的功能。

视觉障碍:视觉障碍也是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缺损、复视、一过性失明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脑部后循环血管病变有关。

脑卒中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监测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压等指标,护士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患者的血压过高或过低时,护士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维持血压稳定;当患者的呼吸频率异常时,护士可以及时进行氧气吸入等治疗。此外,监测生命体征还可以提供有关患者病情的重要信息,例如: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疼痛程度;呼吸频率的变化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问题等。通过及时准确地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脑卒中一旦发生,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情况,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为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从而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是失去生活的希望。护理人员采用温柔和蔼的语气和患者进行交谈,引导患者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倾诉,从而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和安慰,并可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让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补充高蛋白和微量元素,禁止盐分、糖分、高脂肪以及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禁烟禁酒,遵医嘱科学饮食,保证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必要时可进行鼻饲喂养,确保患者的营养充足。

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可将床头抬高30度左右。护理人员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合理调整温湿度,使患者感受舒适,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擦洗,确保皮肤的清洁干燥,以免发生压疮和红肿等情况,给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必要时可穿弹力袜、进行气压治疗。大小便之后注意清洁,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及时将患者痰液进行清除,防止呼吸不畅,避免沉积性肺炎的发生。注意患者的保暖,以免受凉。控制白天探访人数,保证病房内安静舒适,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夜间控制噪音,护理操作尽量在白天患者清醒时进行,以免影响到其睡眠。

药物护理: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接受溶栓、抗血小板等药物的治疗,还需要对患者的基础性疾病进行治疗,如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等。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优点,服用后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告知其处理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长期用药和治疗常会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降低了用药依从性,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起初可以是床上被动训练,将患者的上下肢进行抬高、外展、伸直、屈曲等练习,逐渐过渡至半坐练习,之后鼓励患者下床站立,顺着床边进行行走练习,叮嘱患者多用患肢,逐渐可在家属搀扶下行走,家属时刻陪在患者身旁,以免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每次运动以患者无痛、微出汗为宜,合理控制训练时间,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肢体活动度,进而逐渐恢复正常行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