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关键治疗,但夏季特有的高温、饮食变化、水分摄入失控等因素,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本文为血透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度夏指南。
一、饮食管理:警惕“隐形盐”
夏季人体代谢加快,血透患者需更严格遵循“低盐、低钾、低磷、优质蛋白”的饮食原则。高温易导致食欲下降,但切勿因“没胃口”而放松饮食管理。
(1)低盐饮食:远离“重口味”陷阱
夏季出汗增多,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多出汗=多排盐”,从而放松对盐的控制。实际上,血透患者肾脏排钠能力极弱,过量摄入盐(钠)会导致水分潴留,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建议每日盐摄入量≤3克(约半个啤酒瓶盖),避免腌制品、加工肉、快餐等高盐食物,烹饪时用柠檬汁、香草替代部分盐调味。
(2)低钾饮食:警惕“高钾刺客”
夏季水果丰富,但香蕉、橙子、葡萄、西瓜等高钾水果需谨慎食用。高钾血症是血透患者的“隐形杀手”,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建议选择苹果、梨、草莓等低钾水果,且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克。此外,蔬菜(如菠菜、土豆)需焯水后烹饪,以减少钾含量。
(3)低磷饮食:避开“加工食品”雷区
夏季夜宵盛行,但血透患者需远离烧烤、炸鸡、方便面等高磷食物。磷摄入过多会导致皮肤瘙痒、骨痛,甚至肾性骨病。建议选择新鲜食材,避免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蛋黄、动物内脏等高磷食物也需限量。
(4)优质蛋白:适量补充,避免过量
夏季人体消耗增加,但血透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1.0-1.2克/公斤体重),以减轻肾脏负担。优先选择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豆类、坚果等非优质蛋白。
二、水分控制:巧用“替代法”
夏季出汗多,血透患者常面临“口渴难耐”与“水分超标”的矛盾。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水肿、高血压,甚至急性肺水肿,而过度限水则可能引发脱水、低血压。
(1)每日饮水量=前日尿量+500毫升
无尿患者每日饮水量建议控制在500-800毫升(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可用带刻度的水杯记录饮水量,或通过“含冰法”缓解口渴:将少量水冻成冰块,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既能缓解口干,又能控制总量。
(2)警惕“隐形水分”
夏季水果、汤、粥、冷饮等含水量高,需计入总摄入量。例如,一碗稀饭含水量约300毫升,一块西瓜(200克)含水量约180毫升。建议选择低水分食物,如黄瓜、西红柿(生吃),避免喝汤、吃粥。
(3)缓解口渴小技巧
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含小块柠檬或薄荷糖刺激唾液分泌;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减少出汗;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
三、预防感染:做好细节管理
夏季高温潮湿,血透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
(1)每日清洁,保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洗澡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腋下、腹股沟)。
(2)内瘘侧肢体重点保护
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需避免碰撞、挤压或受压。夏季穿短袖时,可用透气护腕保护内瘘,避免蚊虫叮咬。若内瘘处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需立即就医。
(3)预防皮肤瘙痒
高磷血症、尿素刺激可能导致皮肤瘙痒,避免用力抓挠,以免破损感染。可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缓解干燥,或用冷敷袋敷于瘙痒部位。
(4)警惕“病从口入”
夏季食物易变质,血透患者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凉拌菜、刺身)、隔夜菜或过期食品。水果需洗净去皮,餐具定期煮沸消毒。
(5)导管护理
长期留置导管(如颈内静脉导管、腹膜透析导管)的患者,需保持导管出口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覆盖导管,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需立即联系医生。
(6)规律作息
夏季昼长夜短,但血透患者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午间可小憩20-30分钟,以恢复体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