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萌  单位:滨州市中心医院肝胆烧伤外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1428

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致死率高,由胰腺导管上皮或腺泡细胞恶性增生所致,胰腺癌的发生可影响机体消化功能与血糖代谢,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重视胰腺癌。胰腺癌主要分为胰头癌、胰体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最为常见,本病病理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普遍与遗传、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此外,胰腺癌有“癌症之王”之称,这一称号反映了胰腺癌在治疗中面临严峻挑战,关于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症之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胰腺癌细胞生长和分裂速度快,导致胰腺癌体内扩散速度快、恶性程度高,同时胰腺癌细胞具有强大的侵袭性,可迅速穿透胰腺组织,进入胰腺周围淋巴系统,进而扩散至邻近肝脏、肺脏及脊柱等处,这种广泛癌细胞转移可增加胰腺癌治疗难度。这主要是由于胰腺位置特殊,周围有丰富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以降解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结缔组织,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并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以获得迁移能力,使癌细胞能够穿透血管内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此外,当癌细胞突破血管基底膜后,癌细胞可沿组织间隙向淋巴管方向迁移,在迁移过程中,癌细胞可穿透淋巴管内皮细胞,进入淋巴管内,癌细胞随着淋巴液流动,被运输到远处的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从而实现癌细胞的扩散、转移。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早期胰腺癌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其临床症状与胃炎、胆囊炎极为相似,缺乏胰腺癌典型早期症状,易与胃肠等其他脏器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断难度大。此外,胰腺位于腹腔深处,CT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时,早期胰腺病变可被胃、大肠、小肠等器官遮挡,MRI检查结果亦受到胰腺周围复杂解剖结构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判断胰腺肿块是否为胰腺癌。胰液、胰岛素等生化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亦存在局限性,胰腺癌早期,胰液分泌可能仅略有减少,胰岛素常处于正常波动范围,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胰腺癌患者尽管部分胰腺组织受损,其余健康胰腺组织可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掩盖胰腺癌病情,胰液、胰岛素等生化指标常在胰腺癌进展到中晚期发生显著变化,目前,临床缺乏胰腺癌早期筛查有效手段。

胰腺癌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胰腺癌的主要治疗目的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实现疾病根治,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尤其适用于早期胰腺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胰腺癌灶,帮助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胰腺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手术操作难度高。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疾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已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化疗、放疗常用于早期胰腺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治疗,或处于中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以遏制肿瘤进展,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胰腺癌细胞的抗药性较强,对化疗、放疗敏感性较低,胰腺癌肿瘤组织通常具有致密纤维间质,致密纤维间质组织结构可阻碍化疗药物的渗透和扩散,从而降低化疗效果。此外,胰腺癌细胞能够通过激活多种细胞通路,以增强自身DNA修复能力,以抵抗放疗杀伤作用,因此,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部病灶,但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胰腺癌来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属于新型治疗方式,但整体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难度大,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难度高,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因此胰腺癌被冠以“癌症之王”的称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