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超  单位: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ICU  发布时间:2025-08-13
5542

很多人一听说亲人被送进重症监护室(ICU),第一反应就是“完了,是不是救不了了?”这种想法其实是误解。ICU并不是绝望的象征,而是给病人争取生机的最前线。

ICU,全称是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里综合救治能力最强的科室,专门接收病情危重、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这里拥有最先进的监护设备、最密集的护理力量,还有最系统的多器官支持手段,比如呼吸机、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甚至是ECMO(人工肺)等。简单来说,ICU是为了“救得回来”的重症患者而设立的,而不是为了“等着走”的地方。

确实,ICU的患者病情大多危重,死亡率也高于普通病房,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很多患者是在ICU“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包括重症肺炎、脓毒症、中毒、术后并发症、多发外伤等患者。只要病情可逆、干预及时,就有可能转危为安。我们在临床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呼吸衰竭入ICU,经过机械通气和综合治疗,一周后撤机转出;一位老年人重症感染合并肾功能衰竭,依靠血液净化支持挺过难关,最后成功出院。这些都是真实而常见的情况。

有些人看到医生签发病危通知书、听说要上呼吸机,就以为这是“没办法了”。其实不是这样。病危通知是法律要求下的常规流程,目的在于让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风险,而不是宣告放弃。呼吸机、血滤等治疗手段是为了替代暂时失效的器官功能,争取时间让身体恢复。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些“插管抢救”才被救回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ICU走出来。部分患者因病情太重、多脏器衰竭无法逆转,最终仍然不幸离世。但这并不是ICU“没用”,而是病情超出了医学极限。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尊重和理解ICU团队的努力。医学不是万能的,但它从不轻言放弃。

面对家人进入ICU,家属最需要做的不是恐慌和绝望,而是配合医生、保持沟通、理解治疗方案。只有医患齐心,才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机会。

ICU不是绝路,而是通往生机的关键一战。正确认识重症监护,就是给生命一个机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