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绿益 张琦玲 梁朝红  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5-06-11
782

在民间传说中,哪吒出生时自带“魔丸印记”。而现实中,许多人出生或成长过程中也会在皮肤或内脏留下类似印记——血管瘤。这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病变,虽多为良性,却可能因生长部位特殊、体积过大或形态异常,成为影响健康与美观的“隐形挑战”。据统计,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高达1%~2%,且30~50岁成年人中亦有发病高峰。

1.魔丸印记的本质:血管瘤的病理机制

血管瘤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其病理基础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生成调控网络的失衡可能是关键诱因。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多数在出生后1~2个月出现,6~8个月进入快速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进入消退期,这一“生长——消退”的自然病程,与其他肿瘤有着本质区别。

2.精准施策:血管瘤的治疗体系

(1)观察等待:并非所有印记都需干预

对于大多数无症状的浅表型血管瘤,“观察等待”是重要的治疗原则。研究显示,约70%~90%的血管瘤在5~7岁时可自然消退,消退后多数皮肤可恢复正常或仅留轻微痕迹。医生会根据瘤体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及对功能的影响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观察方案。在此期间,家长需定期带患儿复诊,通过拍照记录瘤体变化,以便医生动态监测。

(2)药物治疗:口服与外用的双重守护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是目前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它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早期使用普萘洛尔可有效抑制瘤体增殖,促进消退,尤其适用于快速增殖期的中重度血管瘤。

外用药物:对于局限性的浅表型血管瘤,0.5%噻吗洛尔滴眼液或凝胶是常用选择。将药物涂抹于瘤体表面,可通过收缩血管、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来控制瘤体生长,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适合婴儿早期使用。

(3)局部干预:激光与注射的精准打击

激光治疗:脉冲染料激光(PDL)是浅表型血管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它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血管内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能量,导致血管闭合、瘤体萎缩。适用于消退期残留的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硬化剂注射:对于深部型或混合型血管瘤,硬化剂(如聚桂醇)注射可使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纤维化,从而闭塞血管腔。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可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4)手术治疗:最后的精准切除

当血管瘤影响重要器官功能(如眼睑、鼻腔、咽喉部)、出现溃疡出血或自然消退后遗留明显畸形时,手术切除成为必要选择。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手术能够更精准地切除瘤体,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

3.全程呵护:血管瘤的家庭护理指南

(1)日常护理:守护印记下的娇嫩肌肤

清洁与保湿:用温水轻柔清洁瘤体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清洁后涂抹无刺激性的保湿霜,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完整,减少摩擦和破溃风险。

避免摩擦与压迫:给患儿穿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瘤体部位受到摩擦。对于位于身体易受压部位(如背部、臀部)的血管瘤,可使用棉垫适当保护,减少外力刺激。

(2)特殊情况处理:从容应对并发症

溃疡护理:若血管瘤表面出现溃疡,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溃疡严重程度,指导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必要时进行创面包扎。家长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患儿抓挠,定期更换敷料。

出血处理:一旦瘤体发生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止血,压迫时间约5~10分钟。止血后用碘伏消毒创面,涂抹促进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若出血不止或创面较大,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3)心理支持:驱散印记带来的阴霾

血管瘤可能会对家长和患儿产生心理影响。对于家长,需正确认识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前景,避免过度焦虑。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若瘤体位于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发育,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