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小桃  单位: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5

糖尿病,这个被称为“甜蜜的杀手”的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然而,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血糖高”这一表面现象,甚至存在不少误解。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科普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科学认识、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长期高于正常水平的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当它的功能受损时,血糖就会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妊娠糖尿病: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血糖异常,通常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多饮:血糖升高导致血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大脑产生口渴感。多尿:高血糖使肾脏过滤更多的葡萄糖,导致尿量增加。多食:由于胰岛素不足,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供能,身体误以为“饥饿”,导致食欲增加。体重下降:尽管食量增加,但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身体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导致体重减轻。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肾脏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导致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手脚麻木、疼痛,甚至影响消化和泌尿系统功能。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足部问题:高血糖会损害足部神经和血管,增加感染和溃疡的风险,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空腹血糖:空腹8小时以上测得的血糖值,≥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6.5%可诊断为糖尿病。

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家族史、高血压等),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虽然糖尿病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健康饮食。控制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合理体重。低糖、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全谷物、豆类,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餐有助于血糖稳定。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

3.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5.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6.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糖尿病的常见误区

“糖尿病是老年病”:近年来,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

“血糖正常就不用管”:即使血糖暂时正常,高危人群仍需定期筛查,预防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只要吃药就行”:药物治疗只是辅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科学认识、积极预防、规范管理,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的威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