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飞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1285

胸外科手术后胸腔引流管是监测病情、促进康复的“生命线”。它能及时排出胸腔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胸膜腔负压,保障肺组织复张。但术后引流管可能出现各种异常,若识别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肺不张甚至危及生命。掌握常见异常的识别与应对方法,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一、引流管异常的早期识别要点

术后护理中需重点观察引流管的“量、色、质、形”四大指标,发现以下情况需警惕异常:

引流液量的异常表现为突然增多或减少。正常情况下,术后24小时引流量逐渐减少,若突然超过500ml且颜色鲜红,可能提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骤减而患者出现胸闷、气促,需警惕引流管堵塞或受压。引流液颜色与性质改变需高度重视。术后初期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随时间逐渐变淡;若突然转为鲜红色且伴有血凝块,可能为血管破裂;出现浑浊脓液提示感染;淡黄色乳糜样液体可能是胸导管损伤导致的乳糜胸。引流管波动与气泡异常具有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随着呼吸运动,引流管水柱会有上下波动(幅度约4-6cm),若波动消失,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肺已完全复张;持续有气泡逸出需警惕:咳嗽或深呼吸时出现气泡多为肺泡破裂,平静呼吸时持续冒泡可能提示支气管胸膜瘘。患者主观感受是重要信号。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发热(体温超过38.5℃)、寒战等症状,即使引流管外观无明显异常,也可能存在潜在问题。

二、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原则

引流管堵塞是最常见问题,多因血凝块、纤维素沉积或体位不当导致。处理时先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调整患者体位至半卧位;用手捏挤引流管(从靠近患者端向远端挤压)促进堵塞物排出;若无效,需由医护人员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严禁高压冲管以免损伤肺组织。引流管脱出需紧急处理。若为部分脱出,切勿自行回纳,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通知医护人员;若完全脱出,需迅速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减少空气进入),用无菌敷料封闭伤口,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并吸氧,同时呼叫医护人员处理。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干预。发现引流量骤增且颜色鲜红时,应让患者绝对卧床,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若短时间内引流量超过100ml/h且持续3小时以上,可能需急诊手术止血。漏气情况需分级处理。少量气泡(仅咳嗽时出现)可观察,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促进肺复张;持续少量漏气需检查引流管是否松动,保持引流系统密闭;大量持续漏气(平静呼吸时气泡不断)需警惕支气管胸膜瘘,应限制患者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同时完善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感染迹象需抗感染治疗。引流液浑浊或患者发热时,需及时送检引流液做细菌培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三、日常护理与预防措施

科学护理可减少异常情况发生。患者需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翻身时压迫、扭曲管道;下床活动时,引流袋需低于引流管口平面(防止逆行感染),长度足够避免牵拉;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同时有效排痰促进肺复张。家属应协助观察,注意引流管是否有移位(刻度变化)、穿刺点是否渗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避免接触污水;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的变化,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需特别注意:严禁自行调节引流管高度、挤压频率或更换引流装置;洗澡时需用防水敷料保护穿刺点,避免浸湿;出现引流管周围皮肤红肿、渗液或异味时,提示可能感染,需立即就医。

胸外科术后引流管的管理是康复过程的关键环节。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的识别方法与应急处理原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并配合医护人员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记住: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沟通医护人员,专业评估与处理是保障安全的核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