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平华  单位: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281

理解高度近视及其风险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球结构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眼轴(眼球前后径)的异常延长。这种结构性改变会增加多种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最新研究表明,高度近视人群中,约10%会发展成严重的眼底病变,因此了解其高危信号至关重要。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主要高危信号

1.视力突然下降:高度近视患者若突然出现看东西模糊不清,特别是中心视力下降,可能是黄斑区出现问题的信号,看直线变弯、物体变小或变大,常提示黄斑病变,如黄斑裂孔或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降低,夜间视力明显变差。

2.眼前出现异常视觉现象:飞蚊症加重,眼前出现大量漂浮物(玻璃体混浊),尤其当伴随闪光感时,可能预示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闪光感,即使闭眼也能感受到闪光,表明视网膜受到牵拉,可能是脱离的前兆。视野缺损,感觉视野中有黑影遮挡,可能提示视网膜脱离或视神经病变。

3.眼部结构改变相关症状:眼压异常波动,高度近视患者易患青光眼,眼压升高可能伴随头痛、眼胀等症状。虹视现象,看灯光周围出现彩虹样光晕,可能是青光眼发作的征兆。色觉异常,辨色能力下降,尤其是蓝黄色辨别困难,可能提示黄斑病变。

4.其他重要警示信号:持续眼痛,排除疲劳因素后的持续性眼部疼痛,可能是葡萄膜炎或青光眼的信号。复视,单眼看东西重影,可能提示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受累。畏光流泪,对光线异常敏感,伴随不自主流泪,可能提示角膜或前葡萄膜病变。

需要特别警惕的并发症

1.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10倍。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飞蚊症突然加重,伴有闪光感;视野中出现固定的幕帘或阴影;视力骤降,可能仅存光感。

2.黄斑病变

黄斑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生:

黄斑裂孔: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突然下降、中心暗点;黄斑劈裂:视力逐渐下降,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

3.豹纹状眼底与漆裂纹

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血管暴露,呈现类似豹皮的条纹;漆裂纹:视网膜下出现的黄色或白色线状裂纹,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脱离。

4.视神经病变

视盘倾斜与弧形斑:视神经入口处形态异常;视神经萎缩: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缩小。

高度近视患者如何进行眼底监测

1.定期检查建议

基础检查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眼底检查;高风险人群:度数超过800度或眼轴长度超过26.5mm者,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眼底照相、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检查和眼压测量。

2.自我监测方法

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定期检查视物变形情况;注意日常视觉变化,如眩光、光晕等现象;关注眼部不适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变化。

预防与管理策略

1.日常防护措施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特别是那些可能增加眼部压力的活动;外出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紫外线对眼底的损伤;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2.医学干预手段

屈光矫正: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屈光手术),但要避免过度矫正;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病变,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VEGF药物或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视网膜脱离或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治疗。

3.营养与生活方式调整

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深色蔬菜、水果和坚果;补充适量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维护视网膜健康;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全身性疾病对眼部的影响。

结语

高度近视患者应时刻关注眼部健康,了解眼底病变的高危信号,并建立定期检查的习惯。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是预防视力丧失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度近视相关眼底病变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但预防仍然是保护视力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您有高度近视,务必重视眼部健康,定期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保护您的视力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