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永慧  单位: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8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中,脾胃被尊称为“后天之本”,宛如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勤部”,承载着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液代谢的重任,为全身脏腑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冲击下,脾胃失调的现象愈发普遍。深入剖析脾胃失调的病因与病机,是开启科学养护脾胃、守护身体健康之门的关键钥匙。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有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生动阐述了脾胃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核心地位。脾主运化,包含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大功能。当食物进入人体,脾将其转化为可吸收的精微物质,并输送至全身各处,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脾还负责调节体内水液代谢,防止水湿内停。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濡养头面诸窍。胃则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犹如一个高效的“食物加工厂”,接纳摄入的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为脾的进一步运化奠定基础。脾胃一升一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脾胃失调的病因错综复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因素首当其冲,成为引发脾胃失调的重要诱因。现代人常难以抵御美食诱惑,过度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易损伤脾阳,致使脾胃运化功能衰退;辛辣食物虽能满足一时口腹之欲,却会刺激肠胃,引发湿热内生;而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之物,因难以消化,容易壅滞脾胃,阻碍气机正常运行。此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会打乱脾胃的工作节奏,使其正常功能逐渐紊乱。

情志因素在脾胃失调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存在“肝木克脾土”的关系。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而肝气的疏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脾胃的运化功能。当情绪剧烈波动时,许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正是情志伤脾的典型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人们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情绪问题频发,进而增加了脾胃失调的风险。

生活起居不当同样会对脾胃健康造成损害。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进而耗伤脾气;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人体的气血,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此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十分普遍,缺乏运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随之减弱。而居住环境潮湿阴冷,湿气容易侵入人体,困阻脾胃,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活动。

从病机角度来看,脾胃失调主要呈现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胃热等多种证型。脾气虚多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脾阳虚则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阳虚寒盛,除脾气虚的症状外,还伴有腹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口淡不渴等表现。胃阴虚多因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或过食辛辣、温燥之品,损伤胃阴所致,主要症状为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饥不欲食。胃热多由过食辛辣肥甘、酗酒,或肝郁化火犯胃引起,常见胃脘灼痛、口臭、牙龈肿痛、消谷善饥等症状。

脾胃失调虽看似普通,但若不及时调理,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影响生活质量。了解脾胃失调的病因与病机,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调理措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