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手术室,这个看似神秘的地方,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战场。在无影灯下,除了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术,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配合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如同幕后英雄,默默为每一台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术前准备:手术成功的基石
1.患者信息核对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核对。这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手术名称及部位等。通过反复核对,确保手术针对的是正确的患者,避免任何可能的差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曾有报道因患者信息核对失误,导致手术部位错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2.手术器械与物品准备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护士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和物品。从手术刀、镊子到各种专业的医疗器械,每一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还要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任何一件器械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比如,在心脏搭桥手术中,特殊的血管吻合器械必须精准无误,否则将无法完成精细的血管连接操作。此外,还需准备好充足的纱布、缝线、引流管等耗材,保证手术过程中物资充足。
3.患者身体与心理护理
手术前,护士会为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至关重要。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会感到恐惧和焦虑,护士会通过耐心的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让患者以相对放松的状态迎接手术。
术中配合:与时间赛跑的默契协作
1.协助麻醉
麻醉是手术中的关键环节。护士要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摆好患者的体位,确保麻醉穿刺顺利进行。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向麻醉师报告异常情况。
2.手术区域铺巾与器械传递
手术区域铺巾是为了创造一个无菌的手术环境。护士要熟练、准确地铺好手术巾,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范围。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时刻保持专注,根据医生的操作步骤,及时、准确地传递所需的器械。这需要护士对手术流程非常熟悉,与医生之间有着高度的默契。
3.病情监测与记录
除了协助手术操作,护士还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同时,详细记录手术中的各项数据,包括出血量、输液量、用药情况等。这些数据不仅对手术过程中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术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了关键依据。
术后护理:延续生命的守护
1.患者复苏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复苏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苏醒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因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发生窒息。同时,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完全恢复。在复苏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抚,防止患者因挣扎导致伤口裂开或引流管脱落。
2.术后交接与初步伤口评估
手术室护士在将患者移送病房前,会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术中患者的情况、手术方式、用药、出血等关键信息,确保病房护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同时,手术室护士会对患者伤口进行初步评估,查看伤口包扎是否妥当,有无明显渗血迹象,向病房护士重点交代伤口情况,方便后续持续观察。
3.术后访视
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手术室护士会前往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这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延续,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了解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护士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自手术结束后直至访视时的感受,包括伤口疼痛程度、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是否平稳,并与手术记录及复苏室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给予康复指导:针对患者的手术类型,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康复建议。
心理关怀与答疑解惑:术后患者往往对自身恢复情况存在诸多担忧和疑问,护士会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困惑,并给予专业解答,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