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宗煜  单位:树兰(杭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38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尽管慢阻肺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日常自我管理,患者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生活方式、呼吸训练、药物管理、病情监测等维度,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自我管理指南。

一、生活方式管理

 戒烟是首要任务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头号元凶,戒烟后肺功能下降速度可减缓50%。可采用“阶梯戒烟法”:(1)准备阶段:记录吸烟习惯,制定戒烟计划,告知亲友寻求监督。(2)执行阶段:使用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辅助戒烟,参与戒烟门诊或互助小组。(3)维持阶段:远离吸烟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优化居家环境

(1)空气净化: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在冬季雾霾天气或花粉季节,建议佩戴防霾口罩以减少外出时的污染。

(2)温湿度调节: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40%-60%,以防止过冷、过热或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造成刺激。

(3)减少过敏原:对于毛发过敏者,应避免饲养宠物或使用毛毯;对于花粉过敏者,应避免种植花卉,并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和地毯,以减少过敏原的积累。

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1)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新鲜蔬果。

(2)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3)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防止咳嗽加重或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免疫力提升。避免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二、呼吸训练与运动康复

 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平卧屈膝,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沉,训练膈肌功能。

(2)缩唇呼吸法:闭合双唇,通过鼻腔吸气,随后像吹口哨一样,将唇部缩紧,缓慢地通过嘴呼出气体,呼气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两倍。

适度运动

根据病情选择运动方式:

(1)低强度运动:病情较重者可从床边坐立、慢走开始,逐步过渡到室内散步。

(2)有氧运动:稳定期患者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水温适宜)。

(3)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力量训练,改善呼吸肌耐力。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70%),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长期家庭氧疗

对于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血氧饱和度<88%或动脉血氧分压<55mmHg),长期家庭氧疗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建议每日吸氧时间≥15小时,氧流量1-2L/min。

三、药物管理

坚持规律用药

    吸入制剂是慢阻肺治疗的基石,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和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使用时需掌握正确吸入方法,定期清洗吸入装置,避免因药物沉积不足而影响疗效。

警惕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建议用药后漱口;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心悸、手抖,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应急药物准备

随身携带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制定急性加重应急预案,明确症状恶化时的就医流程。

四、病情监测与预防感染

症状监测

记录症状:每日记录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和频率,以及活动耐量的变化。

定期测量肺功能:有条件者可购买家用峰流速仪,定期监测呼气峰流速,评估气道阻塞程度。

预防呼吸道感染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外出时佩戴口罩。

避免人群聚集:流感高发季尽量减少前往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突然加重;痰量增多或痰液变黄、变绿;发热(体温>38℃);意识模糊、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

结语

慢阻肺的自我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通过戒烟、优化环境、科学运动、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和心理调适,患者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甚至重返正常生活。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将自我管理融入日常生活,用科学守护每一次呼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