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据统计,每年因脑卒中而失去生命或落下残疾的人数众多,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我国,脑卒中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已然成为成年人致残、致死的“头号杀手”!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出血,俗称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脑梗塞或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70%。
二、脑卒中高发群体有哪些
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血管长期处于不良状态,更容易发生病变;
②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不断侵蚀血管壁,增加发病风险;
③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血管负担;
④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导致患病率相对较高。
三、牢记“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脑卒中,及时救治
“1”是看: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嘴角歪斜。如果患者脸部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嘴角明显歪斜,即为异常。
“2”是查:检查患者两只手臂是否存在单侧无力症状,能否正常抬起。让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若有一侧手臂无法保持水平,出现无力下垂的情况,即为异常。
“0”是听:聆听患者说话是否口齿清晰,能否准确表达意思。向患者提问,若出现吐字含糊不清、表达混乱,甚至无法言语的情况,即为异常。
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有机会“静脉溶栓”,24小时内有机会“介入取栓”,这是逆转偏瘫的黄金时间,一定要牢记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注意!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短暂缓解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小中风”。
“小中风”不等于病情好转,反而可能是严重脑卒中的前兆,请立即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
四、预防脑卒中:做好这6件事
① 控制“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卒中的三大“帮凶”。高血压患者要每日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定期检测血糖,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0%。高血脂患者则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分层,将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②健康饮食
做到少盐少油,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尽量避免食用腌制品、油炸食品等高盐高油食物。减少饱和脂肪(<总热量的10%)和胆固醇(<300mg/d)的摄入。应采用均衡食谱,多摄入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并减少总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③坚持运动
每周至少要进行150分钟的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同时,要避免久坐,每工作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④戒烟限酒
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应戒烟。对于酒精,男性每日摄入量应不超过25g,女性要更少。
⑤管理体重
BMI(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 - 24之间,腰围男性要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⑥定期筛查
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如果有高危因素,还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管病变。
五、突发脑卒中,家属该怎么做
①立即拨打120:要准确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症状、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的衣领,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③记录发病时间:以便后续的溶栓、取栓治疗。
④勿喂食喂水:在患者病情未明确之前,不要给患者喂食喂水,以免发生误吸,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脑卒中,控制危险因素是根本。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一旦疑似发生脑卒中,一定要牢记时间就是大脑,立即拨打120。“卒”不及防,可别大意!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大脑健康,远离脑卒中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