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娟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  发布时间:2025-08-13
3023

“以前爬5楼不费劲,现在爬到3楼就喘得厉害,必须停下来歇口气”——生活中,不少中老年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大多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下降”,殊不知,这可能是心脏这个“人体泵血机器”功能变弱的信号。当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泵血时,就会引发心力衰竭,而爬楼气短正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一、心脏“罢工”前,身体会发这些信号

呼吸困难是最典型的“早期警报”。刚开始可能只是运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平地走路、甚至坐着休息时也会感觉气不够用,夜间睡觉时需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严重时会突然憋醒,必须坐起来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后,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引发肺水肿,就像“给肺里灌了水”。

下肢水肿别当“老寒腿”。心脏泵血无力时,血液会淤积在下肢静脉,导致脚踝、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后皮肤会留下一个小坑,很久才恢复)。很多人以为是关节问题,其实这是心脏“排水”功能减弱的表现,傍晚时水肿加重,晨起后减轻,是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点。

莫名乏力可能藏着大问题。心脏供血不足时,肌肉得不到足够氧气,会出现全身乏力、懒得动的情况。有人描述“连说话都觉得累”,这是因为心脏无法满足身体活动的需求,身体会自动“节能”,减少能量消耗。

二、哪些人容易被心脏“盯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重灾区”。高血压会让心脏长期“高压工作”,就像水泵长期超频运转,泵体逐渐磨损;糖尿病则会损伤心脏血管和神经,导致心肌“营养不良”。数据显示,约60%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30%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患者需严防“雪上加霜”。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就像“水泵的供油管堵塞”。如果心肌梗死未及时治疗,受损的心肌会失去收缩能力,直接引发心力衰竭。

“老烟枪”和肥胖人群风险翻倍。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肥胖则需要心脏泵出更多血液供应全身,长期超负荷会导致心肌肥厚,最终功能下降。

忽视“小毛病”可能拖成大问题。感冒引发的病毒性心肌炎、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心肌病,甚至反复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控制,都会逐渐削弱心脏功能。就像“水泵的小零件磨损不及时修,最终整台机器报废”。

三、护好心脏,从这几件事做起

心力衰竭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控。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甚至恢复部分心脏功能。生活中做好这几点,能为心脏“减负”:

爬楼测试:在家就能做的心脏检查。中老年人可以通过“爬楼试验”自我评估:连续爬3层楼,若出现明显气短、胸闷,且休息5分钟以上才能缓解,建议及时做心脏超声检查(即“心功能不全筛查”)。这项检查能清晰显示心脏的大小、收缩力,像“给心脏做B超”,早期发现功能异常。

控制“三高”是基础。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低于7mmol/L,血脂异常者要定期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这些指标就像“心脏的压力计”,控制不好会持续损伤心肌。

运动要“量力而行”。心力衰竭患者并非不能运动,而是要选对方式: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更适合,每次20-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就像“磨损的水泵不能空转,但适当运转能保持灵活性”。运动中若出现胸痛、气短加重,需立即停止。

饮食“少盐少水”护心脏。过量摄入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还要控制饮水量,每天不超过1.5升,避免加重水肿。

别擅自停药,定期复查是关键。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需长期服用,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心功能,就像“给水泵做定期保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这个“泵血机器”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生命质量。当爬楼从“轻松自如”变成“步步停歇”,别简单归因为“衰老”,这可能是心脏在求救。记住,气短不是小事,及时排查、科学护心,才能让这台“生命之泵”持续稳定运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