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平蓉  单位: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724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消化内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胃镜、肠镜等能让医生直观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还可进行微创治疗。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在一次次高效诊疗的背后,消化内镜的“洗刷刷”——清洗消毒工作,同样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它就像守护患者健康的“隐形卫士”,今天,就让我们揭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神秘面纱,了解其中的门道。

一、为什么消化内镜需要严格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会直接进入人体的消化道,接触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胃肠道环境。如果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的微生物就可能在下次使用时进入其他患者体内,引发交叉感染。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都可能通过污染的内镜传播,导致患者感染相关疾病。此外,内镜结构复杂,存在许多细小的管腔、缝隙和弯曲部位,食物残渣、黏液等容易附着其中,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温床。因此,必须对消化内镜进行严格、规范的清洗消毒,确保其在使用前达到安全标准,保障每一位患者的诊疗安全。

二、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硬核”流程

(一)预处理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需立即进行预处理。操作人员会在床旁使用清洁纱布擦拭内镜的外表面,去除明显的黏液、血液等污染物,同时使用专用的清洁刷对内镜的管道进行初步刷洗,清除管腔内的残留物。这一步骤十分关键,能够及时减少污染物在内镜上的附着时间,降低后续清洗消毒的难度。

(二)测漏

预处理完成后,要对内镜进行测漏检查。通过向内镜的管道内注入气体,检测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因为如果内镜存在破损、漏气,在后续清洗消毒过程中,消毒剂可能无法充分接触到破损处的微生物,导致消毒不彻底。一旦发现漏气,内镜需立即停止使用,并送修处理。

(三)清洗

清洗环节包括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手工清洗时,操作人员会使用多酶洗液对内镜的外表面、活检通道、吸引通道等部位进行彻底刷洗。多酶洗液中含有多种生物酶,能够有效分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使它们从内镜表面脱离。刷洗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缝隙和管道都要照顾到,确保无死角。手工清洗后,内镜会被放入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中进行机器清洗。清洗消毒机会按照设定程序,通过循环泵将清洗液注入内镜管道,进行反复冲洗和浸泡,进一步清除残留污染物。

(四)消毒与灭菌

清洗完成后,进入消毒或灭菌环节。根据内镜的使用风险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对于一般的诊断性内镜,通常采用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而对于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如进行内镜下手术的器械,则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等,确保内镜达到无菌状态,避免引发严重感染。

(五)终末漂洗与干燥

消毒或灭菌后,要用无菌水对内镜进行终末漂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防止消毒剂对患者造成刺激。漂洗完成后,使用高压气枪将内镜管道内的水分吹干,同时用干净的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干燥后的内镜放入专用的储存柜中保存,储存柜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内部环境干燥、无菌,防止内镜在储存过程中再次被污染。

三、保障清洗消毒质量的“秘密武器”

为了确保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首先,对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包括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检。日常监测会对每次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通过采集内镜表面和管道内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是否达到消毒灭菌标准;定期抽检则会对内镜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清洗消毒效果和操作规范性。此外,还会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清洗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消化内镜的“洗刷刷”过程看似繁琐,却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必要举措。每一次细致的清洗、严格的消毒,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诊疗服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