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运动过程中,头部撞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家长们看到孩子头部受伤,往往会心急如焚,既担心是普通的磕碰过几天就好,又害怕是脑震荡影响孩子健康。那么,该如何区分孩子头部撞伤后是“脑震荡”还是“普通磕碰”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了解普通磕碰的特点
症状表现
普通磕碰通常只是局部受伤,孩子受伤部位可能会有红肿、疼痛、压痛等症状。比如孩子不小心撞到桌角,额头处可能会鼓起一个小包,轻轻触碰孩子就会喊疼,但这种疼痛往往局限于受伤部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其他全身性的不适症状。
精神状态
孩子的精神状态大多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他们可能只是因为疼痛而哭闹一会儿,之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继续玩耍、吃饭、睡觉,和平时的状态相差无几。
恢复时间
普通磕碰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一般恢复较快。受伤部位的红肿可能在数小时到一两天内逐渐消退,疼痛也会随之减轻。只要做好适当的护理,比如冷敷消肿、避免再次碰撞等,孩子很快就能恢复如初。
检查情况
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通常不会发现明显的异常。普通磕碰只是对头皮、皮下组织等造成损伤,不会影响到脑组织内部结构。
认识脑震荡的症状
短暂意识丧失
脑震荡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孩子受伤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比如孩子摔倒后,突然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但很快又能清醒过来。不过,并非所有脑震荡患者都会出现意识丧失,有些孩子可能只是表现为意识模糊或反应迟钝。
逆行性遗忘
孩子清醒后,可能无法回忆起受伤当时以及受伤前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这就是逆行性遗忘。比如孩子明明在客厅玩耍时撞到头,但清醒后却记不清是怎么撞到的,也不记得撞头前自己在做什么。
头痛、头晕等不适
孩子可能会主诉头痛、头晕,这种头痛多为胀痛或钝痛,程度一般不剧烈,但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同时,孩子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呕吐次数通常不多,且与进食无明显关系。
神经系统症状
多数情况下,脑震荡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模糊等。但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判断方法与步骤
观察受伤瞬间情况
撞击力度:如果孩子是从高处坠落、被高速行驶的物体撞击等,受伤力度较大,脑震荡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只是轻微碰到柔软物体,如沙发、棉被等,多为普通磕碰。
受伤部位:头部正面、侧面受到直接撞击,尤其是后脑勺着地,脑震荡的可能性较大;若只是额头、颧骨等部位与物体边缘轻微接触,可能只是普通磕碰。
关注孩子反应与症状
意识状态:普通磕碰后孩子意识清醒,能清晰表达疼痛部位和感受;脑震荡可能导致孩子短暂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出现一过性昏迷(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记忆与认知:脑震荡患儿可能出现逆行性遗忘,即对受伤瞬间及受伤前后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无法回忆;普通磕碰不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持续症状:普通磕碰的疼痛、红肿等症状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缓解;脑震荡的症状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
案例辅助理解
普通磕碰案例:小明在公园玩耍时不小心撞到树干,额头轻微红肿,哭闹几分钟后恢复正常,能正常玩耍、吃饭,无其他异常表现,这种情况大概率是普通磕碰。
脑震荡案例:小强在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短暂昏迷几分钟后醒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症状,且对摔倒过程记忆模糊,这种情况就需高度怀疑脑震荡。
四、何时需要就医
无论孩子头部撞伤后看起来是普通磕碰还是疑似脑震荡,以下情况都应及时就医:
孩子出现意识丧失,无论时间长短。
受伤后出现持续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
头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视力模糊、耳鸣、言语不清等症状。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昏迷、意识模糊等。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或存在开放性伤口。
受伤后出现呕吐、抽搐、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孩子头部撞伤后,判断是“脑震荡”还是“普通磕碰”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表现、就医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家长要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以确保孩子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