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易鹭  单位:广西北流市民安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10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进展缓慢、却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很多人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时才意识到问题,但此时病情往往已经悄然发展了一段时间。面对“慢性”二字,不少患者感到焦虑甚至绝望,认为肾脏功能一旦下降就不可逆转。其实不然,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为慢性肾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

一、慢性肾病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其核心特征是肾功能逐渐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蛋白尿增加,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该病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夜尿增多、乏力、轻度水肿或血压升高,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监测肾功能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标本兼顾

目前,慢性肾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现代医学强调病因治疗和并发症控制,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调理和扶正祛邪,两者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

1. 西医治疗:精准干预,稳定基础

西医治疗的核心在于控制原发病因和减少肾脏负担。例如: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病进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常用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对肾脏微血管的损害。

纠正贫血与矿物质代谢紊乱:随着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钙磷代谢失衡等问题,需及时给予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

饮食管理: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防止营养不良。

2. 中医调理:扶正固本,调和阴阳

中医将慢性肾病归为“水肿”“癃闭”“虚劳”等范畴,认为其病机多属脾肾两虚、湿浊内蕴、瘀阻络脉。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常见证型包括:

脾肾气虚型:常见于疾病初期,表现为乏力、腰膝酸软、食欲差。可用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肾。

肝肾阴虚型:见于病程较长者,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补肝肾。

湿热下注型:多见于合并尿路感染或蛋白尿较重者,可选用八正散清热利湿。

瘀血阻络型:常用于肾功能明显下降阶段,配合活血化瘀法如血府逐瘀汤改善微循环。

此外,中药制剂如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也被临床证实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三、生活方式调整:慢病管理的基石

慢性肾病的治疗不仅依赖药物,生活方式的优化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

1. 饮食调控:科学配比,因人而异

蛋白质摄入:应根据肾功能分期合理控制,通常推荐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钠盐限制:每日摄入不超过5克,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水肿。

水分摄入:若无明显水肿或排尿障碍,建议适量饮水,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钾、磷控制:肾功能严重下降者需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橙汁、动物内脏等。

2.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吸烟会加重血管损伤,加速肾功能衰退;酒精则可能影响肝脏代谢,干扰药物作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稳定病情。

3. 心理调适:情绪也是战斗力

慢性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加重病情。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冥想、适度运动等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四、定期随访:早发现、早干预

慢性肾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建议每3~6个月检测以下指标:

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血压、血糖、血脂

电解质、钙磷水平

贫血指标(血红蛋白)

通过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延缓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病虽难以根治,但绝非无药可救。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合理饮食、良好生活习惯,并结合中西医优势,就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用耐心与信心,在这条“细水长流”的路上稳步前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