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爽  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495

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没有自主呼吸。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会心生疑惑:全麻手术下,人没有呼吸,会憋死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全身麻醉的原理、呼吸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现代医学在保障患者呼吸安全方面的技术手段。

1.全身麻醉:让身体进入“休眠”状态

全身麻醉是通过使用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痛觉及自主运动能力的一种医疗手段。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吸入等方式进入人体,作用于大脑的多个部位,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让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大脑对疼痛的感知被抑制,连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些重要反射,包括呼吸反射,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是由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呼吸中枢通过感知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发出指令,让呼吸肌收缩,使我们吸气;当氧气充足、二氧化碳减少时,呼吸肌放松,完成呼气过程。然而,全麻药物会干扰呼吸中枢的正常工作,抑制呼吸驱动,导致患者自主呼吸减弱甚至完全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在全麻手术中,患者会出现没有呼吸的情况。

2.生命的守护者:机械通气与呼吸管理

既然全麻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那为什么患者不会因为缺氧而憋死呢?这得益于现代医学先进的呼吸管理技术:机械通气。在患者接受全麻诱导、自主呼吸停止后,麻醉医生会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患者的呼吸和氧供。

首先,麻醉医生会使用面罩为患者进行预吸氧,让患者的肺部尽可能充满氧气,提高体内的氧储备。接着,会通过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等方式,在患者的气道与呼吸机之间建立一条安全的气体通道。气管插管是将一根特制的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直接连接呼吸机;喉罩则是一种类似面罩的通气装置,放置在咽喉部,同样能起到维持气道通畅的作用。

呼吸机就像是一个“人工呼吸泵”,它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有规律地将含有一定浓度氧气的混合气体送入患者肺部,再将肺部的二氧化碳排出。呼吸机可以精确控制送气的压力、容量、频率以及氧气浓度等参数。例如,对于一般的成年患者,呼吸机的呼吸频率通常设置在每分钟10-16次,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设置在6-8毫升/公斤体重。通过这样精准的控制,确保患者的肺部能够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

同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除了常规的心率、血压监测外,还会重点关注呼吸相关指标,如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氧饱和度反映了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正常范围应在95%以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则能反映患者肺部的通气情况和二氧化碳排出是否正常。一旦发现指标异常,麻醉医生会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的呼吸安全。

3.风险应对:保障呼吸安全的层层防线

尽管有机械通气和严密的监测,但全麻手术中的呼吸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比如,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气道黏膜,引起出血、水肿;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气压伤等并发症。此外,如果呼吸机出现故障,或者患者的病情发生特殊变化,也可能威胁到呼吸安全。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现代手术室配备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呼吸机通常设有多重报警装置,一旦出现管道脱落、漏气、参数异常等情况,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同时,手术室还会准备备用呼吸机,以防主设备突发故障。麻醉医生在术前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呼吸管理方案。在手术过程中,也会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问题。

结语:

科技不断发展,新型的麻醉药物和呼吸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例如,智能化的呼吸机可根据患者的实时生理参数自动调整通气模式,提高呼吸管理的安全性。总的来说,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