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翠  单位: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10

有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死致残率高达75%,已抢救成功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有50%~80%会不同程度地留下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偏瘫等)。科学护理是守护脑梗死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和致死率的关键!

定期体检

脑梗死患者出院之后,不仅要谨遵医嘱用药治疗,还要做好家庭护理,并做到定期复查,以便准确把握疾病恢复状况、用药效果等,协助医生科学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通常而言,在病情相对稳定且没有明显后遗症的情况下,建议每隔3~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如果存在言语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建议每隔1~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议每隔1~2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这类疾病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密切监测

脑梗死的黄金抢救时间为6小时,日常生活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接受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确保能得到有效救治。通常可以参考“BEFAST口诀”。即B(平衡),突然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行走困难;E(眼睛),突然眼前发黑、视物困难且恶心、头晕;F(面部),突发口角歪斜、不对称及一侧面部麻木;A(手臂),双手平举时单侧无力或抬不起来、拿不住东西;S(语言),突然说话含糊、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时间),出现以上情况要警惕,立即拨打“120”送医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或摔倒,应立即将可能产生束缚感的东西去除,如领带、裤带、胸罩等,使其身体微微偏向一侧,并保持周围空气流通,防止呕吐物误吸或窒息;不要用“抱、托、背、扛”等方式搬动患者,不要盲目地让他坐起或站起,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而且,脑梗死患者日常还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以协助合理调整饮食、运动等;监测血脂变化,防范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因子等,防范药物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脑梗死患者如果突然头痛加剧要警惕脑出血,肢体无力加重要警惕新发血栓,高烧、呼吸困难要警惕肺部感染,一旦发现这些危险信号,要立即送医治疗。

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脑梗死致残率高,康复锻炼可以帮助其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例如,通过按摩、针灸、推拿和被动运动训练,可以防止偏瘫患者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初步恢复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抬腿、握拳、站立、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进行站立、扶墙行走等平衡训练,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和减少跌倒风险;通过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鼓励他们多说话等,改善失语症状;通过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促进自理能力提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防范并发症和复发。其中,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充足、膳食均衡,并做到低盐、低脂,严控胆固醇;吸烟容易导致血管壁僵硬和管腔狭窄,饮酒会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血管壁变薄和血流减慢等,也容易形成血栓,所以严格戒烟、限制饮酒很重要;熬夜会引起血压波动,也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患者要早睡早起,每天至少保持6小时以上的高质量连续睡眠,中午可以午睡30分钟左右,尽量少熬夜、不熬夜;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肢体灵活性,但脑梗死患者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运动前后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变化情况,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且场地要开阔;通过旅游、看书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夏季时不仅要调节情绪,缓解烦躁和焦虑,还要多喝水(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主要是因为不良情绪和出汗量大都可能增加脑梗死发病概率。

综上所述,脑梗死是一种危险性大、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疾病,保障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要做到科学护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