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一针就能瘦”“躺着也能掉秤”……近来,以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为代表的 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凭借显著的减重效果成为大众口中的“减肥神药”,在社交平台和医美机构中热度飙升。但这类药物原本用于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复杂,并非人人适用。部分人群使用后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健康。科学认知GLP-1,谨慎用药非常重要。
胰腺疾病患者: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因其能够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的特性,也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减肥领域,广受关注。然而,这类药物在发挥血糖调节和食欲控制作用的同时,对胰腺功能也可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多项研究和临床病例报告显示,部分患者在使用GLP-1药物后,出现了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复发,甚至胰腺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特别是那些有过胰腺炎、胰腺囊肿或慢性胰腺疾病史的患者,更需高度警惕。GLP-1药物可能通过刺激胰腺胰酶分泌,加重原有的胰腺炎症反应,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潜在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甚至在首次使用此类药物时出现疾病发作,增加治疗难度和健康风险。一旦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持续性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并伴有背部牵扯痛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因此,对于有胰腺疾病病史或存在胰腺异常风险的人群,使用GLP-1类药物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详细评估和指导。切勿盲目追求快速减肥效果而忽视可能带来的健康威胁,合理使用药物,才能实现安全与疗效的平衡。
消瘦人群与进食障碍患者:可能加重营养问题
GLP-1类药物通过显著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帮助患者减少热量摄入,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然而,对于体重本已偏低或存在进食障碍的人群,这类药物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近年来,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极瘦”体型,未经医生指导,私自购买和使用GLP-1类药物,导致体重快速下降,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进而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月经紊乱、头晕乏力等多种健康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贪食症以及情绪性进食障碍患者容易将GLP-1类药物误用为节食的“捷径”,这不仅无法解决其根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病情恶化,导致营养缺乏和身体功能受损。过度抑制食欲还可能造成蛋白质及其他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肌肉代谢、免疫功能和身体整体修复能力,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专家普遍建议,体质指数(BMI)低于18.5或存在明显营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GLP-1类减重药物。相反,合理的饮食调整和专业的心理干预才是改善体型和健康状况的根本方法。科学减重应以安全和健康为前提,切勿盲目跟风使用药物,以免伤害身体。
孕妇及备孕女性:胎儿健康优先于减重目标
在孕期及备孕阶段,女性对营养的需求会增加,那些对胃肠功能及能量摄入造成影响的药物,都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尽管尚未在大规模人群中验证GLP-1类药物的长期妊娠安全性,但动物实验及个别病例已表明其可能存在胚胎毒性和发育迟缓的风险。有些女性在备孕期间仍会使用“减肥神药”,希望能先达到理想体型后再怀孕。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影响激素水平、排卵周期甚至受精过程;在妊娠早期,如果尚未停药,则存在胎儿暴露的风险,此时需密切监测。出于安全考量,权威指南通常建议计划怀孕者在停用GLP-1类药物至少一个月后再尝试受孕,且孕期不建议继续使用任何减肥药物。孕产安全无小事,女性应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勿因“身材焦虑”而冒不必要的风险。
“神药”的光环下,更需看清药物的本质——GLP-1类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工具,而非美容瘦身的“捷径”。特别是胰腺疾病患者、体重过低或存在进食障碍的人,以及孕妇和备孕女性,都需要格外谨慎使用。科学的减重应基于个体化评估和专业医疗指导,避免盲目跟风使用药物。只有谨慎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降低健康风险,实现安全、持久的健康身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