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敏兰,陈瑶,郭闻渊  单位:上海长征医院肝脏外科  发布时间:2025-06-27
4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已中晚期,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也仅为12.1%。但通过科学筛查和早期干预,早期肝癌的治愈率可达70%以上。肝脏是人体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早期肝癌就像“隐形杀手”,很多人误以为肝区不疼就是健康,直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就医,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解肝癌的预警信号,掌握科学检查方法,是普通人对抗肝癌最有效的武器。

一、警惕身体释放的预警信号

肝癌早期可能完全无症状,但疾病往往进展到中晚期阶段时,身体才会发出特殊警报。右上腹持续性的闷胀或钝痛值得警惕,这种疼痛多位于右侧肋骨下方,夜间平躺时可能加重,且不会因姿势改变而减轻,常伴随右肩背部的牵拉感。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骤减,特别是三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同时伴有持续低热和盗汗现象,需立即就医排查。

消化系统异常往往是肝脏受损的常见信号,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恶油腻食物,进食后常感腹胀不适,大便质地改变且颜色发白。当皮肤和眼白逐渐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时,往往提示胆汁排泄受阻,此时病情可能已进入中晚期。若发现腹部异常膨隆、皮肤出现蜘蛛状红痣(按压中心褪色)、手掌大小鱼际部位充血发红,这些体征通常表明肝功能已严重受损。

二、科学检查的三重防线

筛查肝癌需要建立系统化、分层次的检查流程,就像给肝脏做"层层安检"。第一步建议从血液检测入手,这是最基础的筛查手段。常说的「肝癌指标」主要包含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CA199)。抽血查AFP确实能发现60%-70%的肝癌患者,但要注意有近三成患者的AFP值完全正常——特别是肿块较小的早期肝癌,或是其他类型的肿瘤。因此现在医院普遍会联合检测PIVKA-II等指标,这些指标就像"多重保险",联合使用的漏诊率能降低到15%左右。

影像学检查是锁定病灶的核心环节。腹部超声检查是公认的首选筛查手段,无需空腹、没有辐射,5分钟就能扫查整个肝脏。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能发现1厘米以上的肿块。但超声对2厘米以下的病灶容易漏诊,这时候就需要升级检查手段:增强CT通过注射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肿瘤特有的「快进快出」血供特征;而磁共振(MRI)对肝硬化患者更为友好,不仅能发现小至0.5厘米的结节,还能通过特殊成像技术区分普通增生结节和癌变组织。

当遇到以下三种情况时,医生会建议做肝穿刺活检:一是血液指标异常但影像检查没找到明确病灶;二是CT/MRI显示肿块,但无法确定是肝癌还是血管瘤等其他病变;三是综合治疗或介入治疗前需要病理确诊。这项检查是在超声或CT实时引导下,用比输液针稍粗的穿刺针取少量肝组织,周期较短,局部麻醉下基本没有痛感。虽然存在极少数出血、感染的风险,但经验丰富的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已非常成熟,检查准确率超过95%。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同人群的检查策略要量体裁衣:乙肝患者每半年要做肿瘤标记物联合抽血,同时做超声筛查;肝硬化患者建议每3个月查血,每半年做增强CT或MRI;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至少要做肝功能+肿瘤标记物+肝胆超声三项基础检查。切忌只盯着某一项指标——有人发现AFP略高就恐慌,其实妊娠期、肝炎活动期也会暂时性升高;也有人超声查出肝血管瘤就放松警惕,却不知肝癌可能藏在其他位置。只有多手段互相印证,才能织就肝癌筛查的"防护网"。

三、高危人群的主动防御

慢性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以及合并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患者,都属于肝癌高危群体。这类人群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联合血液指标检测,40岁以上者建议将胃镜检查纳入常规筛查,因为肝硬化患者常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霉变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是明确致癌物,发现花生、玉米等谷物霉变应立即丢弃,切勿切除霉变部分后食用剩余部分。厨具存放需保持干燥,竹木砧板使用后应及时擦干,避免霉菌滋生。在外就餐时,慎食储存不当的坚果类零食。

四、构筑肝脏健康防线

1. 接种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使感染风险降低90%。乙肝病毒携带者需每3个月监测病毒载量,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宜超过25克(约350ml啤酒),女性需减半。

2. 饮食调理: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芥蓝)和深色浆果(蓝莓、黑枸杞)的摄入量,这些食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和花青素具有护肝作用。脂肪肝患者建议每周坚持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累计150分钟。体重超标者只需减掉现有体重的5%-7%,就能有效减少肝脏脂肪堆积,改善肝功能指标。

3. 药物使用:部分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如红霉素)以及何首乌等中草药具有潜在肝毒性。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多种伤肝药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民间流传的"以形补形"食补观念存在风险,盲目食用动物肝脏可能加重代谢负担。

肝癌的治愈希望在于“早发现、早造影、早治疗”。高危人群需像“定期保养汽车”一样坚持筛查,普通人则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若筛查发现异常,立即到肝胆专科进一步诊断,切勿拖延!

记住:肝脏不会“喊痛”,从今天起,戒掉一瓶酒、扔掉一粒霉花生、预约一次超声检查,都是对生命最负责的投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