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你是否经常出现腹泻、腹痛,甚至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如果这些情况反复发作,可能不仅仅是普通的肠胃炎,而是一种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在作祟。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症状与普通肠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本文将带你了解炎症性肠病的类型、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并科学应对。
一、什么是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克罗恩病
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但最常见于小肠末端和结肠。
炎症可穿透肠壁全层,形成溃疡、瘘管或狭窄,严重时可能导致肠梗阻或穿孔。
2.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局限于结肠和直肠,主要累及黏膜层。
典型症状为持续或反复的黏液脓血便,可能伴随里急后重(便意频繁但排便困难)。
这两种疾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需要长期管理。
二、炎症性肠病的常见症状
IBD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
1. 肠道症状
腹泻:尤其是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出现黏液脓血便。
腹痛:克罗恩病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溃疡性结肠炎则可能伴随左下腹或全腹痛。
便血: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
体重下降:由于营养吸收障碍或食欲减退。
2. 肠外表现
IBD不仅影响肠道,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如:
关节疼痛(关节炎)
皮肤病变(如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
眼部炎症(葡萄膜炎)
肝胆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3.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
肠梗阻(克罗恩病易导致肠道狭窄)
肠穿孔
结肠癌风险增加(长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定期肠镜监测)
三、为什么会得炎症性肠病
IBD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约10%-20%的患者有家族史,某些基因突变(如NOD2基因)与克罗恩病相关。
2.免疫系统异常
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肠道组织,导致慢性炎症。
3. 环境因素
饮食:高糖、高脂、加工食品可能增加风险。
吸烟:吸烟者克罗恩病风险更高,但溃疡性结肠炎在非吸烟者中更常见。
抗生素滥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IBD。
4. 肠道菌群失调
某些有害菌过度增殖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反应。
四、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
由于症状不特异,IBD的诊断需结合多种检查:
1. 血液检查:检测贫血、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
2. 粪便检查:排除感染(如细菌、寄生虫),并检测钙卫蛋白(反映肠道炎症)。
3. 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确诊的金标准,可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样。
4.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小肠造影,评估克罗恩病的累及范围。
五、炎症性肠病能治好吗
目前IBD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1. 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类(如美沙拉嗪):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急性发作,但不适合长期使用。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减少复发。
生物制剂(如抗TNF-α药物):针对中重度患者,疗效较好。
2. 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出现肠梗阻、瘘管或穿孔时需手术。
溃疡性结肠炎:若药物无效或癌变,可能需切除结肠。
3.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避免辛辣、高纤维(急性期)、乳糖(如不耐受)。
戒烟:尤其对克罗恩病患者至关重要。
减压:精神紧张可能加重病情,适当运动、冥想有助于缓解。
总结:
如果腹泻、腹痛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便血,务必尽早就诊消化科。IBD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患者完全可以实现长期缓解,维持正常生活。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定期随访是控制病情的三大法宝。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