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敏  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2

当我们躺在手术台上,除了对疾病的担忧,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我们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低体温的现象。目前研究表明约50%~70%的患者在术中会出现一定程度低体温,而核心体温低于36℃,则会增加我们发生感染、凝血障碍等风险,甚至引发心搏骤停等重大危险。那么如何让患者在手术期间既避免危险,又能感到温暖舒适呢?本文将对该方面进行详细解答,阐述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并细致说明整个围术期的预防措施。

低体温的“隐形推手”:为何手术室成了“冷库”?

手术环境与麻醉。手术室温度一般设为21℃~25℃,此温度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还能避免医疗设备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然而,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加之麻醉药物对中枢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也可能会加剧患者机体热量散失[1]。例如,在全麻状态下,机体血管扩张,产热效率下降,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也会减弱30%~50%。

液体的冷稀释效应。未经加热的注射液、血清或冲洗液输入人体,犹如向人体灌入了“冰流”。有研究表明,每升37℃的液体输入人体会造成患者体温下降约0.25℃。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大量低温冲洗液直接作用于脏器,会造成其体温下降1~2℃。

患者的“脆弱时刻”。高龄者、婴幼儿和体质差者因新陈代谢率低、脂肪层薄,更易发生体温降低;此外,因禁食、禁水导致的能量不足以及术前紧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等,均能导致体温进一步降低。

低体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感染到器官衰竭

麻醉诱发低体温的发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怕冷”,而是有其临床不良后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系统崩溃:体温降低后,白细胞活性下降,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凝血功能紊乱:低温会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失血量增加。

心脏危机四伏:低体温可诱发心律失常,严重时导致室颤,从而提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麻醉复苏延迟:肝脏代谢减慢,麻醉药物蓄积,清醒时间延长,误吸风险增高。

如何预防术中低温?

术前访视通过“交谈式宣教方法”缓解我们的焦虑。有研究显示,平稳的情绪将减小体内体温波动约0.5°C。此外,建议为患者使用40°C恒温加温毯,可使其中心体温提高0.8°C。

术中,麻醉初期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5°C,手术阶段可降至22℃,以满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舒适感。需要使用冲洗液时,应将其加热至37°C[2]。手术结束后,患者将被送入苏醒室,继续使用加温毯保温,直至完全清醒。

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应将“温暖”融入每个细节

消毒液的温度管理:提前为患者预热皮肤消毒液至38-40℃,以缩短蒸发吸热时间。

团队协作模式:麻醉医生控制药物代谢,护士调控加温设备,外科医生优化暴露范围,形成“体温管理铁三角”。

输液与冲洗液的全程加温:医护人员应采用专用设备为静脉输注液体和术中冲洗液加温,确保液体在进入患者体内时维持在37℃左右。可在输液管路外包裹恒温加热套,以减少因输入冷液体导致的体温流失。

保持手术过程中的正常体温,既是一项技术操作难点,也是对患者尊严的守护。从最初的加温毯到后来的科学化管理,每一次温度控制都是为生命带去更多安全保障。正如著名医生特鲁多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手术室内,关爱与医疗技术同行,也许就是当代医学最动人之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3-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