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就如同他们的“生命通道”,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血管通路感染却是血透患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影响透析的正常进行,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下面为大家介绍血透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血管通路的重要性及感染的危害
(一)血管通路是血透的基石
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治疗方法。而血管通路则是连接患者体内血液和体外透析设备的桥梁,为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保证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有了良好的血管通路,才能正常开展血液透析,患者的身体健康才会得到现实的保障。
(二)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
血管通路感染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发生后,轻者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影响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重者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管通路感染的原因
(一)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和免疫力是影响血管通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另外,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也很关键,如果不注意保持血管通路部位的清洁,也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操作因素
在进行血管通路的穿刺、维护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就容易将细菌带入血管通路。例如,穿刺时消毒不彻底、透析过程中连接部位松动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导致感染。
血管通路感染的护理
(一)感染监测
密切观察血管通路部位的情况是及时发现感染的关键。所以要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同时,要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如果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二)局部护理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血管通路,要进行正确的局部护理。首先,要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去除局部的分泌物和污垢。同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其次,要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或敷料进行涂抹和覆盖,消除感染直至痊愈。
(三)全身护理
除了局部护理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护理,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血管通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术前预防
在建立血管通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类型,如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等。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血管通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术中预防
在血管通路的建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手术人员要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术后要对伤口进行妥善的包扎和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术后预防
血管通路建立后,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护理。保持血管通路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污染。在进行透析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透析设备和连接部位的无菌,同时要指导患者正确保护血管通路,避免受压、碰撞。
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一)日常注意事项
1. 内瘘侧的肢体保护:禁止压迫内瘘侧肢体:不穿紧袖口衣物、不戴手表或手镯;睡觉时避免压迫;透析后24小时内不热敷。避免损伤:内瘘侧肢体不提重物(≤5kg)、不剧烈运动、不用于测量血压、抽血、静脉输液。
保持清洁:日常用温水清洗内瘘侧肢体,避免抓挠穿刺部位;透析后穿刺点需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力度以不出血且能摸到内瘘震颤为宜;保持敷料干燥,若敷料渗血或潮湿要及时更换。
2.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避免牵拉:穿脱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导管脱落;导管体外部分要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避免随意晃动;淋浴时需用专用防水保护套包裹导管部位,若潮湿需及时更换敷料。
3. 感染迹象早识别:患者及家属每天要观察通路状况,局部出现症状:穿刺点或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发热、有脓性分泌物,内瘘或人工血管触摸时震颤减弱或消失;全身出现症状:发热(体温≥38℃)、寒战、乏力、恶心、呕吐。均需立即就医。
(二) 全身管理: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易感性
1、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降低免疫力,从而增加感染风险,需严格控制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目标值≤140/90mmHg),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内瘘破裂或过低导致内瘘血流不足。
2、营养支持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每日摄入量1.2-1.3g/kg体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营养不良。
3、预防交叉感染
透析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流感季节应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需咨询医生排除接种禁忌);注意口腔卫生。
透析中心的管理
(一)人员培训
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感染防控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技术、血管通路的维护和护理、感染的诊断和处理等方面。通过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环境管理
加强透析中心的环境管理,保持透析室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透析室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对透析设备和物品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防止细菌滋生。同时,要合理安排透析患者的治疗时间和空间,避免交叉感染。
总结
血透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护理与预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感染监测、做好局部和全身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加强透析中心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守护好血透患者的“生命通道”,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血透患者都能拥有一条健康、畅通、安全的血管通路,顺利地进行透析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