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蓍豫  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22520

你会艾灸吗?你了解艾灸的原理吗?你知道为何艾灸吗?你是否注意过近年来市面上的养生馆遍地开花,医院里的推拿按摩诊室门庭若市,母婴店的婴幼儿中医护理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种种迹象表明,大家对健康的渴求已经急不可待,中医养生的理念也逐步深得人心,究其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下,熬夜.预制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吸烟等已成为家常便饭。长期被这些“刺客”中伤,我们的身体也会不堪一击。肥胖癌症心梗脑梗这些看似只有老年人得的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中青年猝死更是这几年的网络头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生活丰富多彩便捷有利的同时,也渐渐意识到科技发展的背后给我们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因而中医养生也显得愈发重要。针灸,推拿,拔罐,气功,药养等这些都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但艾灸以其副作用小,温和不刺激简单方便易上手等优势赢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医的奥秘之艾灸。

何为艾灸?简单的来讲艾灸又称为灸法,是我国传统调理身体的方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绒。通过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效,给经络穴位以温热的刺激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调理。既然艾灸那么神奇,那艾灸有哪些操作要点呢?又有哪些类型有什么作用呢?做艾灸我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一一来揭晓谜底。

操作要点:

一.操作前准备

1.艾灸材料的选择

艾条:常用清艾柱或药艾条,新手建议选用直径1.8cm左右的艾条或艾柱。

艾绒:用于直接灸或隔物灸(如隔姜灸,隔蒜灸)

辅助工具:艾灸盒,艾灸盒布套(防烫伤,滤烟),打火机,灰盘,毛毯等。

2.环境要求

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防止艾烟过浓或受凉)

准备舒适体位(坐位或卧位),确保施灸部位暴露且放松,必要时加盖毛毯保暖。

3.辩证选穴

根据体质或症状选择穴位

寒症选关元:脐下三寸(三寸约4横指)

足三里:胫骨粗隆下缘(即膝盖下方凸起的骨头下缘)向外侧旁开1横指。

湿气重选丰隆:胫骨粗隆下缘到外踝尖连线的下1/3处向外旁开2横指。

脾俞:第12肋(双手叉腰拇指朝后,指尖触及的肋骨最低点)上方水平脊柱旁开2横指。

常用保健穴位:神阙(肚脐),关元,气海(脐下1.5寸,1.5寸约2横指),足三里,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二.操作步骤

1.点燃艾条:将艾条一端点燃,手持另一端,倾斜45度让火焰

充分燃烧至红热状态(避免明火过旺)。如是艾柱,将点燃的艾柱插入艾灸盒,调节艾灸盒的出风口大小予合适的位置,(出风口过小点燃的艾柱会被闷灭,过大会燃烧剧烈致灸盒温度过高易发生灼伤)然后将艾灸盒装入艾灸盒布套。放置合适的穴位。

2.施灸方法:

雀啄灸:对准施灸部位的皮肤,像鸟雀啄食般从上到下轻弹,出现红晕为度,一般每处施灸5分钟左右。

温和灸:将艾条对准施灸部位的穴位,距离皮肤约2-3cm,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宜,出现红晕但无灼痛即可,每处施灸10-15分钟。

回旋灸:艾条位于施灸部位上方,并向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每处施灸20-30分钟。

间接灸:如隔姜灸,适用于虚寒重症。

艾灸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头顶,胸背再腹部四肢的顺序进行施灸。时间:上午9-11点,下午4-5点为宜。

3.温度控制:

以“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灼痛(艾灸的核心是温补并非越烫越

好)

4.灸后处理:

将艾条彻底熄灭,艾灰倒入灰盘,避免发生火灾。

灸后喝温水(绝对不能喝冷水或者冰水),以补充艾灸时的津液消耗。

艾灸都有哪些作用呢?

1.消淤散结,拔毒泄热

由于寒邪凝滞引起的疾病,比如疮痈肿毒,通过艾灸可以起到消瘀散结的功效。

2.散寒解表

艾灸可以散寒,比如风寒感冒,鼻塞流清涕等。

3.温经通络 活血祛瘀

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比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4.温中健脾 升阳益气

阳气虚弱会导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此时人体可能有滑胎、脱肛和胃下垂等情况,此时可以用艾灸改善症状,艾灸能起到益气温阳、调理脾胃,安胎固经等作用。

5.温阳补肾 回阳固脱

艾灸具有强化肾脏机能的作用,脾肾阳虚,元阳暴脱,遗尿,阳痿使用艾灸疗法可以取得一定成效。

6.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

艾灸除了上述的功效和作用外,艾灸还可以补充机体阳气,能使身体免疫力提高,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哪些人适合艾灸?

1.久泻久痢人群

久泻久痢人群基本都存在脾肾阳虚和元气暴脱的情况,艾灸能温经通络,有效的改善脾肾阳虚和元气暴脱。

2.外感风寒人群

外感风寒人群会有虚寒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艾灸能起到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将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

3.风寒湿痹、闭经人群

闭经、痛经和风寒湿痹人群,主要是寒凝血带、经络痹阻引起的,艾灸具有通痹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此人群可以通过艾灸改善症状。

4.胃下垂人群和子宫脱垂人群

胃下垂和子宫脱垂人群,在平时可以通过艾灸改善症状。艾灸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能帮助调理器官下垂的情况。

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艾灸前不要吃的过饱或者喝太多水,这样会使胃肠部血流量增多。

2.部分人艾灸后会有皮肤过敏和皮肤瘙痒的症状,此类人群要适当减少艾灸。

3.艾灸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艾灸时间较长,会导致身体出现上火,例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4.艾灸时操作不当,艾灰掉落可能会灼伤皮肤,产生水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需无菌处理。

5.灸后两小时不要洗澡不能见风受凉,以免寒邪入侵。

6.患有皮肤病,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适合艾灸。空腹.过饱过饥醉酒或是极度疲劳的人群也不适宜艾灸。

7.艾灸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所以妊娠期月经期的女性不适合艾灸。

8.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用于灸疗的重患者也应慎用艾灸。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古有神农尝百草,扁鹊治病,华佗麻沸散五禽戏。“艾灸”可以在你饱受病痛折磨时彰显其独具优势的时代价值,能让我们的体魄更加强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