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映君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检验科  发布时间:2025-07-29
987

血液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极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为使血液检查更为顺利、结果更具可靠性,以下这些注意事项需提前了解并做好相应准备。

一、做好充分准备,减少结果干扰1. 严格遵循空腹要求:多数血液检查项目(如血脂、血糖、肝功能等)需空腹,一般要求检查前8-12小时禁食。因为进食后食物营养成分进入血液,会使血糖、甘油三酯等指标升高,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比如早餐吃馒头、鸡蛋,血糖1-2小时达峰值,此时检测会高于实际空腹水平。空腹时可适量喝白开水,避免饮用茶水、咖啡、果汁等,防止成分干扰检测。

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孕妇)需灵活调整空腹时间。糖尿病患者若空腹时间过长,可能引发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缩短空腹时间,或携带少量糖果备用;孕妇因代谢需求较高,空腹时间建议不超过10小时,以免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2. 把控饮食与作息:检查前3天应维持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刻意节食。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会使血脂短暂升高;过度节食则可能导致蛋白质、胆固醇等指标偏低,无法真实反映身体状况。同时,要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异常升高。

检查前1天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白细胞、皮质醇等指标波动,影响检查结果。此外,要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升高,干扰对心肌、肌肉功能的判断。

3. 管理药物与身体状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如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检查前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多数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无需停药,贸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波动;但某些特殊药物(如维生素B族、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在医生指导下提前1-3天停用。

若存在感冒、发热等急性病症,建议推迟血液检查。急性感染期间,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会升高,可能掩盖其他潜在疾病的信号。女性应避开月经期进行妇科相关血液检查(如性激素六项),因为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二、配合操作规范,确保过程顺利1. 做好采血前准备:采血时应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避免袖口过紧,以防压迫止血不便。采血前适当休息5-1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增加采血难度。要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身情况,如过敏史、晕血史、既往疾病等。有晕血史者提前说明,采取卧位采血;有出血倾向者提醒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2. 配合采血操作:采血时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紧张会增加采血难度甚至导致失败。若感到疼痛或不适,通过深呼吸缓解,勿随意移动手臂,以免造成皮下淤血。

三、做好护理与结果解读1. 妥善处理采血部位:采血后24小时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贴防止感染。若出现皮下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热敷促吸收,1-2周可自行消退。采血后若有头晕等不适,应坐下或躺下休息,喝温开水,缓解后再离开。少数人发生晕厥时,应为其解开衣领、保持通风,通常几分钟内即可恢复。

2. 正确对待检查结果:拿到报告后关注指标是否在参考范围内,异常会有标记。但参考范围基于普通人群,因个体差异导致的部分指标轻微异常无需紧张。不要仅凭单一指标判断健康状况,如白细胞、血糖轻度升高可能是暂时性反应,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避免盲目用药或焦虑。特殊检查项目结果解读需谨慎,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患癌,基因检测结果需专业医生结合家族病史分析,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总之,血液检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从检查前的饮食、作息调整,到检查中的配合操作,再到检查后的护理与结果解读,都需要认真对待。了解并遵守这些注意事项,不仅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能让整个检查过程更加安全、顺利,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