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6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肺炎是导致儿童和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肺炎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医生就为大家解析肺炎的5大高危诱因,并教你如何有效避开。
认识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发的肺实质炎症,与普通感冒差异显著。其典型症状为高热(超过38.5℃)、剧烈咳嗽、咳脓痰、胸痛及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可不能当成普通感冒硬扛。
肺炎的5大高危诱因及预防建议
其一,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天然屏障,一旦免疫力下降,肺炎病原体就容易趁虚而入。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生活习惯,以及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疾病,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预防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慢性病患者需积极控制病情,定期复查;如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防护。
其二,吸烟与空气污染。
吸烟是导致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肺部的清洁和防御能力,使病原体更易入侵。此外,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也会刺激呼吸道,增加肺炎发病风险。
预防建议: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戒烟后肺部功能可逐渐恢复;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防颗粒物口罩;厨房做饭时打开油烟机,减少油烟吸入;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其三,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控制。
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向下蔓延,引发肺炎。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易因普通感冒进展为肺炎。例如,流感病毒会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进而引发细菌性肺炎。
预防建议: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休息并治疗,避免硬扛;儿童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感染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风险。
其四,季节交替与气温骤变。
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大,人体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热刺激,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冬春季节是肺炎高发期,一方面由于气温低,人们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差,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另一方面,低温环境有利于部分病毒(如流感病毒)存活和繁殖。
预防建议: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室内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温度18-22℃,湿度50%-60%),减少呼吸道刺激。
其五,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日常不良习惯会增加肺炎风险:长期酗酒抑制呼吸道纤毛摆动,削弱肺部自净能力;不注意手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易通过接触感染肺炎球菌等病原体;长期卧床者因咳嗽反射弱、痰液难咳出,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
预防建议:避免酗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长期卧床者应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
结语
总之,肺炎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预防。避开上述5大高危诱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此外,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为肺部增加一道“防护盾”。记住,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肺部更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