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岁的王奶奶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急诊检查时发现其存在一个特殊健康隐患——20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9-12mmol/L)。骨科医师团队评估后建议:必须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方可进行手术。急于手术的王奶奶采取了“极端控糖法”:大幅减少进食量并加倍服用降糖药。这种危险操作虽使空腹血糖在2天内“达标”至6.0mmol/L,却隐藏着严重风险——过度饥饿引发的低血糖反应及代谢紊乱。更令人担忧的是,术前夜老人因饥饿难耐偷食糕点,直接导致次日晨起血糖飙升至10mmol/L,手术被迫取消。经医护团队耐心宣教后,王奶奶开始科学控糖:采用少量多餐饮食模式,配合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3天后血糖稳定达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良好预后。临床研究显示,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需要接受1次手术,外科手术患者10%~20%合并有糖尿病,而科学规范的血糖管理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以上。
为什么术前需要控制血糖
1. 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恢复: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其次,高血糖还会为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环境,导致术后感染率升高,从而使住院时间延长,花费也增高。所以控制血糖,可以减少风险,促进康复。
2. 减少麻醉风险:高血糖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增加麻醉风险。控制血糖有助于麻醉的安全实施。
术前血糖应控制在多少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围手术期管理”部分的内容,推荐择期手术术前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7.8 mmol/L,餐后2 h血糖4.4~10.0 mmol/L。
术后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建议将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
急症须立即手术的,术前血糖尽量控制在<13.9 mmol/L。
为什么主食吃的少,血糖还会高
1. 主食吃得少,但其他食物吃得多,若总热量高,血糖还是会高。
2. 因为受伤(如骨折)后活动受限,运动量下降,体内血糖消耗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3. 情绪波动,比如受伤后出现疼痛、焦虑和睡眠不佳等情况,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使血糖升高。
术前如何控糖
1. 饮食管理:用手掌估算每天进食量,“手掌法则”可概括为15个字——主食拳、蔬菜捧、蛋白掌、油脂尖、水果拳。
主食拳:就是每餐可以进食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可以选择米饭、馒头、花卷等,也可以搭配一些粗纤维食物,比如山药、莲藕、南瓜、玉米、煎饼等。
蔬菜捧:一天1~2捧(约500g),主要指绿叶蔬菜,比如菠菜、芹菜、白菜等。
蛋白掌:一份50g的肉类大小相当于手掌心。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关于动物蛋白有个口诀:“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比如鱼肉。每天摄入50~100g蛋白质,还可以在牛奶、鸡蛋、豆腐中选择。
油脂尖:每餐摄入指尖大小的油脂,大约10g,每天不超过30g。
水果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可在两餐之间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苹果、黄瓜、西红柿等,但需注意少食多餐,并严格控制总量。
2. 运动管理:根据病情适当运动,如打太极、跳广场舞、快走、游泳等,每天运动大约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3. 药物管理: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胰岛素会不会有依赖性
胰岛素并非豺狼虎豹,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对于手术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比口服药更安全、副作用更小,能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胰岛素本身没有依赖性,而是我们身体的需要。当血糖控制稳定后,医生可以调整用量,逐步减量,直至停用。如果因血糖控制不佳而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那也未尝不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因为高血糖会引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如果能用药物换来健康,又有何不可呢?
术前血糖控制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