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面临肾功能逐渐衰退、并发症多等问题,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单一治疗模式难以全面解决患者的身心需求,而中西医结合将现代医学的精准性与传统医学的整体性相结合,为改善患者生活状态开辟了新路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应用,对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医在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中的作用
精准控制病情进展:西医借助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能准确评估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与病因,进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通过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降糖药调节血糖,减少肾脏损伤因素;采用利尿剂缓解水肿,纠正水液电解质紊乱。
防治并发症,减少痛苦:慢性肾脏病易引发贫血、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西医通过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使用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防治骨病,运用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中医在提升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价值
辨证调理,改善全身状态: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与脾肾亏虚、湿浊瘀阻等相关,注重整体调节。针对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采用健脾补肾的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营养吸收;对于湿浊内蕴引发的恶心、呕吐,运用化湿降浊的中药,如藿香、佩兰等,减轻消化道不适。通过调理全身机能,提升患者体力与精神状态,增强生活信心。
非药物疗法辅助康复: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慢性肾脏病康复中作用显著。针灸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气血运行;艾灸关元、肾俞等穴位,能温补肾阳、增强体质。此外,中医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气功等轻柔运动,结合饮食调理,如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益肾食物,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身体平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延缓病程与改善症状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既通过西医手段控制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延缓肾功能恶化,又借助中医调理缓解患者乏力、水肿、失眠等症状。例如,西医使用ACEI类药物降压护肾,中医同步采用益气活血方剂改善肾脏微循环,不仅稳定病情,还能让患者摆脱不适症状的困扰,有更多精力参与社交、家庭活动,提升生活丰富度。
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引发干咳、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影响患者用药积极性。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如针对西药引起的干咳,用润肺止咳中药缓解;对于电解质紊乱,结合健脾利湿药物调节。副作用减轻后,患者更易坚持治疗,避免因自行停药导致病情波动,从而维持稳定的生活状态。
中西医结合实施中的关键要点
个体化方案的制定:不同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体质差异大,中西医结合方案需个体化。医生需结合患者肾功能分期、症状表现、体质类型等,确定西医治疗的药物种类与剂量,搭配合适的中药方剂或非药物疗法。
全程协同管理:中西医结合需贯穿慢性肾脏病治疗全程。在病情急性加重期,以西医抢救为主,稳定生命体征;病情缓解期,中医主导调理,巩固治疗效果。同时,建立中西医协作的随访机制,西医监测肾功能指标变化,中医根据指标调整调理方案,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等生活细节,形成持续的健康管理闭环,帮助患者长期维持良好状态。
结论
中西医结合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西医精准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为患者生活提供基础保障;中医整体调理、改善症状,提升患者身心状态。二者协同作用,既能延缓病程,又能减少痛苦与副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丰富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