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4广东省水电医院的胸痛中心,50岁的张先生由护士推着平车快速进入抢救室。1小时前,他正等候地铁时突然栽倒在地,四肢抽搐、面无人色,已摸不到他的脉搏。心电监护仪显示快速而不规则的混乱波形——心室颤动,这个医学界公认的“猝死之王”正吞噬着他的生命。
“200焦耳,除颤!所有人放手离开!”医生手上电极板迅速压下。随着张先生身体猛然弹起,监护仪心电混乱的波形迅速恢复到正常的心跳搏动。一次迅速的心脏电击,让张先生迅速脱离了鬼门关。
室颤:极端无序状态的心脏求救信号
心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通过自身的电生理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它不仅是一个生物泵,更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源泉。当发生室颤时,心室肌快速而微弱地收缩,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使得心脏基本停止工作,血液循环近乎中断,患者迅速陷入生命危险。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心律失常。
1.致命本质:心脏彻底失去泵血能力
2.死亡倒计时:10秒意识丧失→4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10分钟基本不可逆转
3.冰冷数据:我国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超80%由室颤引发。当心脏正常跳动改为颤抖时,生命便进入了读秒阶段。
室颤突袭,是有前兆警报的
虽然室颤会让你猝不及防,但还是有前兆警报的:
1.胸骨后压榨性剧痛:持续不缓解(冠心病患者高危)
2.心脏失控感:心跳>180次/分,伴强烈心悸
3.眼前一黑突然晕倒:或伴四肢抽搐(阿斯综合征)
4.窒息性呼吸+濒死冷汗:循环崩溃的典型信号
关键一刻,你出手:若见有人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无呼吸(或濒死叹息)、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急救!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暴跌10%!
黄金4分钟:脱离死神的终极法则
室颤的救治,是医学界最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掌握这4分钟,你就能救人一命。
生存链:环环相扣的生命之绳
环节
关键行动
救命价值
立即呼救
拨打120,清晰报位置,留下联系方式
启动专业救援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100~120次/分)
人工维持血供
快速除颤
使用AED电击(3分钟内最佳)
唯一终止室颤的方法
高级支持
120车到达,急救人员用药+呼吸支持
稳固生命体征
后续治疗
ICU监护+病因治疗
预防二次猝死
现场急救需要掌握的救命两招
1.胸外按压(CPR):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央(患者要平躺在硬板或地面)
手法:掌根重叠,手臂垂直
深度:成人5~6厘米(胸廓1/3厚度)
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30次,口对口吹气两次。
口诀:用力压、快速压、回弹充分、中途别中断!
2.现场迅速取AED使用(傻瓜式救命神器):
开机→贴电极片→听语音→放电;机场/地铁/商场已广泛配备;自动分析心律,非室颤绝不放电,研究表明:及早使用AED可使存活率提升3倍。数据显示,1分钟内实施CPR并于3分钟内除颤,存活率可达70%;若延迟至10分钟,存活率则低于5%。
室颤背后的元凶
室颤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冠心病是80%猝死的元凶);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如同心脏的“断电危机”);药物过量(如洋地黄过量、抗心律失常药反致心律失常);以及电击、溺水、严重创伤等极端伤害。
心脏健康:我们共同的责任
(一)个人层面的行动
1.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物的比例。
2.规律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持适量运动。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早戒除。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二)社会层面的支持
1.普及公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教育:加强心脏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现场心肺复苏术、AED使用的普及教学,通过建立社会四分钟急救圈,让更多的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术。
2.医疗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心内科及急诊科的抢救能力,缩短抢救响应时间。通过政府投入、企业捐赠等方式,在车站、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配备AED。
3.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投入。
你的双手,或许能挽救生命
张先生是幸运的。120迅速出车并开始CPR,急救人员4分钟赶到完成除颤。康复后检查显示其前壁心肌梗死,一枚ICD被植入他的胸膛——这个火柴盒大小的装置,将在未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监护,随时准备击退室颤的偷袭。
室颤的恐怖在于猝不及防,但它的软肋同样明显:依赖快速反应的生命链。当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术(CPR)、学会除颤术(AED使用)时,我们将随时随地让急救在身边。
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你按下的不仅是胸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