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5孕期遭遇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时,“能否做X光或CT“常让准妈妈纠结。事实上,孕期并非完全禁止影像学检查,关键是结合孕周选择合适方式,严格控制辐射风险。以下是不同孕周的影像检查指南。
孕期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风险认知
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取决于辐射剂量和孕周,孕周越小,敏感性越高,可能增加致畸、致癌或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
安全剂量范围:胎儿接受辐射剂量低于50毫西弗(mSv)时,健康风险无明显增加。常规X光辐射剂量较低,如胸部X光单次约0.01-0.1mSv,四肢X光约0.001-0.01mSv;CT剂量较高,头部CT约0.05-0.1mSv,胸部CT约0.1-10mSv,腹部CT可达10-30mSv。
更安全的选择:超声和无钆对比剂的磁共振成像(MRI)属于非电离辐射,目前未发现对胎儿有明确危害,是孕期首选。
不同孕周的影像检查选择原则
孕早期(0-12周):谨慎选择,优先超声
首选检查:超声(B超、彩超)为“黄金标准“,可确认宫内妊娠、胎芽胎心、排除宫外孕等,无辐射风险。
避免检查:除非危及母体生命(如怀疑肺栓塞、严重外伤),否则应避免X光和CT。若必须进行,需严格控制剂量,并用铅防护衣遮挡腹部、盆腔。
MRI使用:一般不推荐,仅在超声无法确诊且病情紧急(如疑似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时考虑,且严禁使用钆对比剂(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孕中期(13-27周):权衡风险,必要时选低剂量检查
常规检查:超声为主,可用于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如大排畸超声)。
可选检查:因病情需要(如肺炎、骨折)时,可在防护下做单次X光(胸部、四肢);CT需评估必要性,头部、胸部CT剂量较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腹部、盆腔CT。
MRI应用:安全性较高,当超声无法明确胎儿结构异常(如脑部、脊柱畸形)时,可作为补充检查,禁用钆对比剂。
孕晚期(28周-分娩):风险较低,优先保障母体安全
常规检查:超声用于监测胎儿生长、胎位、羊水等。
允许检查:必要时可做X光或CT,如怀疑母体肺部感染、胎盘异常(需排除危险时),辐射对胎儿影响较小,但仍需防护。
MRI使用:可评估胎儿脑部发育、胎盘植入等复杂情况,安全性较高,需避开分娩前一周(避免刺激宫缩)。
孕期影像检查的注意事项
提前告知怀孕情况:就医时主动说明孕周,便于医生选择合适检查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拒绝非必要检查:常规体检的X光胸透、牙科X光等可推迟至产后;孕期牙科治疗如需X光,需用铅帽、铅围脖严格防护。
CT的替代方案:腹部、盆腔问题优先选择超声或MRI;怀疑肺栓塞时,可选核素通气灌注扫描(辐射约0.1-0.5mSv)或MRI肺动脉成像,替代高剂量CT肺动脉造影。
辐射暴露后的处理:若不慎接受辐射检查,不必盲目终止妊娠,可通过产前诊断(如唐氏筛查、无创DNA、羊水穿刺)监测胎儿健康,由医生评估后决策。
总结:孕期影像检查的核心原则
孕期影像检查需“两害相权取其轻“:不盲目拒绝必要检查,也不随意进行非必要辐射暴露。
超声和无钆对比剂的MRI是首选,超声尤其适合常规检查。
X光和CT并非完全禁忌,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优先选择低剂量检查,避免孕早期腹部、盆腔高剂量辐射。
所有检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病情、孕周和辐射剂量综合评估,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
若对检查有疑虑,可多咨询产科和放射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因过度担心延误诊断和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