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每一次用药的选择,都牵动着我们稚嫩生命的安全线。如果我能清晰表达,我想要告诉你们这些药真的不能喂我吃!请记住,婴儿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我们的药物代谢、脏器功能和药物反应与成人天差地别。那些你们觉得“少吃点就没事”的药,对我小小的身体来说,可能就是一场风暴。
如果我发烧了,请不要喂我吃下面的药物
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患有发热性疾病的儿童或青少年不得服用阿司匹林片,除非有医嘱并且其他治疗措施已失败。
安乃近注射液,中国药监局2020年全面禁用。安乃近口服剂说明书也表明“18岁以下禁用”。
尼美舒利,因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引起多起严重不良反应,已禁止该药用于儿科。儿童用药后急性肝衰竭发生率增加。
成人感冒药/复方感冒药:“我的小身体不是试验田!”
复方感冒制剂成分复杂,剂量难以掌控,易致过量中毒。减充血剂(如麻黄碱):可能导致婴幼儿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惊厥、兴奋不安。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可能导致过度镇静、呼吸困难、惊厥,甚至危及生命。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在婴幼儿中效果不确切,过量可致中枢抑制、呼吸抑制。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服用儿童单方退热药,极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引发急性肝衰竭。切勿将成人感冒药减量给婴幼儿服用“掰一半”“喝一口”的想法极其危险。
某些抗生素:“不是所有‘消炎药’都对我友好!”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沉积于牙本质,导致永久性黄牙。氟喹诺酮类:动物实验显示幼年动物关节软骨损伤。请根据宝宝年龄体重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种类。家长切勿自行购买或使用家中剩余的成人抗生素。
成分不明或“纯天然”的中成药/草药:“‘天然’不等于安全!”
婴幼儿肝肾功能未成熟,对药物(包括草药)更敏感。许多中成药缺乏充分的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成分复杂,质量控制不一。切勿因“纯天然”标签而放松警惕。使用任何声称“纯天然”的制剂前,务必咨询儿科医生。爸爸妈妈,请记住我的无声请求。“减量”不等于“安全”:把成人药掰一半给我,可能仍然过量或含有我不该吃的成分。“经验”不如“专业”:邻居、长辈的“偏方”或“经验”可能带来风险。说明书和医生是金标准:喂药前一定核对说明书适应症和年龄限制。
儿童药物应妥善保管
不同的药物有些会要求不同的保存条件,如双歧杆菌片需要在2-8摄氏度冷藏,维生素AD滴剂需要避光保存。药品存放时可以根据药品的作用种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如口服药和外用药分开放,常用药和备用药分开放,挥发性气味较强的药和其他药分开放等。这么做一方面方便我们寻找药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一些使用上的差错。
婴幼儿用药应谨慎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身体的各个器官处于不断完善、成熟的阶段,用药时应当注意避免有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小儿的发育。不要让小儿服用四环素、类固醇等药物,此外还应当警惕某些中枢抑制药物对小儿智力的损害。小儿对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表达不明确,不能准确、及时地将自己的不适说给父母听,父母有时也无法通过小儿的外在表现看到隐患。所以,给婴幼儿用药应当谨慎。
家长应按时给婴幼儿服药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很快,药物的排泄也较快,因此应当按医生的叮嘱按时给小儿喂药,两次用药时间不能间隔太长或太短。以确保药物在小儿体内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家中药品要锁好:鲜艳的药片、甜甜的药水对我充满诱惑,请放在我绝对拿不到的地方。如果我能说话,我最想说的是:“爸爸妈妈,保护我脆弱的小身体,请只给我吃儿科医生开的、明确适合我的药!”
我的健康和安全,就在你们每一次谨慎的用药决定里。儿童用药安全无小事。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