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娟  单位:茂县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  发布时间:2025-09-03
27

每年的6月至10月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和采摘高峰期。因目前流行食用纯天然绿色食品之风,许多食客都对新鲜的野生蘑菇充满了期待,认为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然而,野生蘑菇的美味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尤其是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本文将揭示野生蘑菇的风险,以及出现相关症状后的具体应对策略。

野生蘑菇的风险

蘑菇的种类繁多,且因有毒蘑菇和普通可食用蘑菇属于近亲,它们的外形常常十分相似,普通人难以分辨,导致误食的风险大大增加。更为复杂的是,某些毒蘑菇经过烹饪后,其部分毒素可能会被破坏,但若处理不当,仍可能引起中毒。

蘑菇中毒常见临床表现

由于蘑菇种类繁多、所含毒素各异,加之同一种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或多种蘑菇含有同一种毒素,导致蘑菇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单纯的胃肠炎型预后良好。2.神经精神型:此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嗜睡、胡言乱语、流涎、出汗、抽搐等症状。虽然此类型较少导致死亡,但其症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精神神经症状。3.溶血型:患者表现为发热、腰痛、血尿和全身无力,皮肤也可能发黄。这种类型表明肝脏或肾脏可能受到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甚至导致死亡。4.多脏器功能衰竭型:这是最致命的类型,通常由鹅膏菌属、环柄菇属、盔孢伞属蘑菇引起。此类发病时间常常大于6小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能完全缓解,存在典型“假愈期”,食用三四天后开始出现皮肤发黄、尿少、尿血、便血、昏迷等症状,死亡率高达90%-100%。因为大部分毒蘑菇中毒后均有不同程度胃肠炎表现,故需要特别注意食用野生蘑菇6小时后发病的情况,此时发病可能代表食用蘑菇存在致死性毒素,需要及时就诊,便于得到有效的治疗。

蘑菇中毒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您误食了野生蘑菇并出现上述相关情况,应立即就医。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的蘑菇、食用过的蘑菇,或自行到相同地点再次采摘蘑菇样品。若无法获得相关未食用蘑菇样品,可携带煮熟的剩余蘑菇(无论蘑菇是否完整、新鲜或干燥)一同就诊,以便接诊医生及时联系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将相关蘑菇样本送检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判断。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最常见且首先采用的方法是洗胃治疗,食用后1小时内进行洗胃治疗是最有效的,但即使超过6小时,部分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洗胃治疗。其他常规治疗包括使用药用炭吸附毒素、进行脏器保护和解毒、导泻以促进未吸收毒物的排出等;此外,还需根据不同的症状及脏器损伤情况,采取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甚至肝肾移植等措施。部分患者中毒症状不严重,但仍需常规留院观察36小时以上,注意其临床症状变化,动态复查相关血检指标,以便医生能尽早识别致死性毒蘑菇中毒情况,尽早进行有效治疗,以挽救其生命。因为致死性蘑菇中毒导致的危重症患者往往花费巨大,但仍可能无法挽救其生命,导致其人财两空。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因为有毒野蘑菇通常是可食用蘑菇的近亲,长相十分相似,即使是看似安全的品种,也可能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含有毒素,就算专业人士也可能存在难以分辨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做到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野生蘑菇,应到正规市场或超市购买蘑菇,以便尽可能减少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野生蘑菇的美味吸引着众多食客,但其潜在的危险不容忽视。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应对策略,希望大家在追求美食的同时,保持警惕,确保自身的安全。若不慎食用野生蘑菇出现相关中毒症状,需及时就诊。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