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芝蓉  单位:绵阳市肛肠病医院 胃肠内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835

炎症性肠病(IBD)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的统称,作为慢性复发性疾病,80% 患者确诊后 5 年内会经历复发。若复发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永久损伤、瘘管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甚至增加手术风险。掌握科学的复发应对方法,是 IBD 患者维护健康的关键。

精准识别:复发的典型与隐形信号

IBD 复发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需警惕 “显性症状” 与 “隐性提示”:

溃疡性结肠炎(UC):以左半结肠受累为主,复发时核心症状为黏液脓血便(每日 3-10 次),伴随左下腹痛(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感。若出现高热、便血量大,可能是重度复发信号。

克罗恩病(CD):可累及全消化道,复发表现更复杂,常见右下腹间歇性绞痛、糊状便,若病变累及回肠末端,会出现低热、体重下降;若合并肛瘘、肛周脓肿,提示复发已较严重。

此外,15% 患者存在 “无症状复发”,仅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下降,或血液检查显示 C 反应蛋白(CRP>5mg/L)、血沉(ESR>20mm/h)升高,需通过定期检查捕捉异常。

溯源规避:4 类核心复发诱因

IBD 复发多由 “外界诱因 + 肠道免疫紊乱” 叠加导致,需针对性规避:

饮食不当:高油高脂、辛辣刺激食物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在急性期易加重肠道负担;乳糖不耐受者摄入乳制品可能引发腹泻,易被误判为复发。建议复发期以低渣饮食(米粥、蒸蛋、鱼肉)为主,缓解后逐步添加膳食纤维。

肠道感染: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感染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30% 的 CD 复发与肠道感染相关。患者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精神压力:焦虑、抑郁或突发精神刺激会通过 “脑 - 肠轴” 削弱肠道黏膜屏障,焦虑评分>50 分的患者复发风险是普通患者的 2.3 倍。可通过冥想、心理咨询缓解压力。

药物依从性差:40% 患者症状缓解后擅自停用美沙拉嗪、生物制剂,导致炎症反弹。需强调:IBD 治疗需长期维持,调整药量必须遵医嘱。

科学应对:复发期与长期管理策略

1. 复发急性期:3 步快速干预

评估严重程度:轻度复发(UC 每日脓血便<4 次、无发热)可调整饮食观察 1-2 天;中度(脓血便 4-6 次、伴低热)或重度(脓血便>6 次、伴高热)需立即就医。

规范用药:轻度复发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美沙拉嗪剂量(如1.5g/日增至3g/日);中度需加用短期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mg/日);重度或生物制剂使用者,需评估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营养支持:若体重下降>5%、白蛋白<30g/L,需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促进黏膜修复。

2. 长期管理:3 个关键要点

定期监测:缓解期每 3-6 个月复查血常规、CRP、ESR,每 1-2 年做 1 次肠镜(UC 查直肠、左半结肠;CD 评估全消化道)。

生活调整:CD 患者需严格戒烟(吸烟使复发风险增加 40%),保证 7-8 小时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

医患协作:记录 “症状日记”(排便次数、性状、腹痛程度),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出现药物副作用(如皮疹、腹泻加重)及时沟通调整方案。

纠正误区:2 个常见认知错误

“症状消失 = 治愈”:症状缓解仅为 “临床缓解”,肠道可能仍有潜在炎症,擅自停药易导致炎症反弹,增加肠道纤维化风险。

“复发必用激素,副作用大不敢用”:激素仅用于中度以上复发,且多短期使用(4-8 周),医生会通过逐渐减量降低副作用,也可根据情况改用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

IBD 复发管理是长期过程,患者需保持警惕但不必恐慌。通过精准识别信号、规避诱因、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实现长期缓解,维持正常生活与工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