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佳 孔锰浩  单位: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内分泌   发布时间:2025-06-20
1708

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不仅是颜值的加分项,更是健康的象征。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头发变得稀疏、易脱落,甚至出现发际线后移的困扰。在众多脱发诱因中,“内分泌失调”常被提及。内分泌失调究竟与脱发有何关联?又该如何科学护发?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

一、内分泌失调:隐藏在脱发背后的“推手”

人体内分泌系统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及性腺等多个腺体组成,它们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当激素水平失衡时,就会引发内分泌失调,而这与脱发的关系远比想象中紧密。

(一)雄激素性脱发:最常见的内分泌相关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AGA),又称脂溢性脱发,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男女均可发病。其主要机制是雄激素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DHT),DHT会攻击毛囊,使其逐渐萎缩变小,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头发变细、稀疏直至脱落。女性体内雄激素过多(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男性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都可能引发此类脱发。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加速毛囊“休眠”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新陈代谢和毛囊健康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身体代谢减缓,毛囊进入休止期的比例增加,导致头发干燥、脆弱、弥漫性脱落;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加速代谢,使毛囊营养供应不足,同样引发脱发。

(三)产后脱发:激素骤降的“后遗症”

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原本应脱落的头发延长了生长期,显得格外浓密。但分娩后,雌激素水平在2-3周内迅速回落,大量处于“超期服役”的头发集中进入休止期,从而出现产后3-6个月的暂时性脱发。多数情况下,产后脱发会在1年内随激素水平恢复而缓解。

其他内分泌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水平升高,除脱发外,还伴有多毛、月经紊乱;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导致代谢异常,引发毛发稀疏;

胰岛素抵抗:影响毛囊营养吸收,间接导致脱发。

二、科学护发:从“根源”到“表面”的全面呵护

(一)调节内分泌:治疗脱发的核心

1. 就医诊断:若怀疑内分泌失调导致脱发,需及时就医检查激素六项(睾酮、雌二醇、泌乳素等)、甲状腺功能(TSH、T3、T4)等指标,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例如,雄激素性脱发可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男性)或螺内酯(女性);甲减患者需补充甲状腺素。

2.生活干预:

规律作息:每晚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促进激素分泌节律恢复;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蛋白质(瘦肉、豆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D)、矿物质(锌、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慢跑、游泳),改善代谢,调节内分泌。

(二)头皮护理:为毛囊打造健康“土壤”

1.正确洗发:

频率:油性发质2-3天洗一次,干性发质3-5天一次,避免过度清洁破坏头皮屏障;

水温:37-40℃接近体温的温水,过热易损伤毛鳞片;

手法:用指腹轻柔按摩头皮2-3分钟,避免指甲抓挠。

2.选择合适的洗护产品:

脱发人群:优先选择含生姜、侧柏叶、水杨酸等成分的防脱洗发水,清洁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敏感头皮:无硅油、弱酸性洗发水更温和;

避免误区:护发素仅涂抹发梢,勿接触头皮,防止堵塞毛囊。

(三)日常养护:减少头发“非必要损耗”

1.减少烫染:化学药剂会破坏头发蛋白质结构,建议每年烫染不超过2次;

2.梳发技巧:使用宽齿梳从发梢开始梳理,避免拉扯;湿发时更脆弱,尽量减少梳发;

3.物理防护:暴晒时戴帽子,游泳时戴泳帽,减少紫外线、氯水对头发的损伤。

(四)中医调理:传统智慧助力生发

1.食疗方:黑芝麻、黑豆、核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磨粉冲服或煮粥食用;枸杞、红枣养血补气,促进毛囊营养供给;

2.穴位按摩:每日按压百会穴(头顶正中)、风池穴(后颈两侧凹陷处),每个穴位3-5分钟,疏通头部气血;

3. 中药外治:侧柏叶煮水洗头,或用生姜切片擦拭头皮,刺激毛囊活性。

 总结 

内分泌失调确实是脱发的重要诱因之一,但通过科学诊断、针对性治疗和日常养护,多数脱发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若发现头发异常脱落,应及时就医,避免因拖延导致毛囊永久性萎缩。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耐心的护理,才是拥有浓密秀发的终极秘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