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林芳  单位:上林县塘红乡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2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精准注入皮肤与肌肉间脂肪层的给药方式。由于该区域血液循环较慢,使得药物吸收相对缓慢、起效平稳,适合需要持续释放药效的药物,例如胰岛素、疫苗、抗凝剂等。这种注射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掌握正确技巧,才能确保药效充分发挥,减少局部不适或感染的风险。本文将系统介绍皮下注射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展开详细阐述。

皮下注射的常用部位

皮下注射常选用身体脂肪较厚、皮肤松弛的部位,以便针头顺利进入皮下组织,减少疼痛感。如需长期注射,应按照注射部位轮换原则,每次注射时略微偏移前次注射点至少2-3厘米,防止局部组织硬结或脂肪萎缩。常用注射部位如下:

腹部:最常见也是最推荐的部位。注射区域为肚脐四周5厘米以外的区域,避开脐周血管丰富区域。该部位皮下脂肪丰富,吸收速度快,适合注射胰岛素。

上臂外侧:位于肱骨三角肌下方区域,常用于疫苗接种。需注意避开肌肉发达区域,避免刺入肌肉组织。

大腿前外侧:尤其适合儿童或需要自行注射的成人使用,较易触达且视觉直观。

臀部上外侧:脂肪层厚,针头容易进入皮下组织,适合疼痛敏感者。

需要注意避开疤痕、硬结、红肿处,以免加重局部损伤,或者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选择容易被衣物频繁摩擦的位置,以及皮下脂肪过薄(如手臂内侧)或靠近骨骼的区域。

皮下注射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彻底清洁双手,然后准备好一次性注射器、药物、酒精棉球、干棉签以及锐器盒。通常使用1毫升或3毫升的注射器,针头规格为23至25号,长度为5/8英寸(约16毫米)。取药前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剂量、批号及有效期;观察药液颜色、是否澄清、有无悬浮物或沉淀。使用干净的针头抽取药液,并小心排除空气气泡。如果患者十分惧怕皮下注射带来的疼痛,在注射前,可以使用冰袋或冰块轻轻敷在注射部位1-2分钟,可以麻痹局部神经末梢,减少注射时的疼痛感。医护人员在注射前,需用温和、鼓励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详细解释注射的过程,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皮下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

体位:根据注射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例如,腹壁注射时,患者取屈膝仰卧位,放松腹部;上臂注射时,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

选择并消毒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以螺旋式由内向外清洁注射区域,待酒精自然干燥后再进行注射。

捏皮技术:对于瘦弱患者或注射部位皮肤较薄的情况,可使用捏皮技术。用拇指、食指和提捏皮肤,形成皱褶,避免针头刺入肌肉组织。

进针角度:对于皮下脂肪较少的人,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快速进针,进针深度为针头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只有对于皮下脂肪较厚者,或使用短针头,尤其是腹部、大腿等脂肪较厚的部位时,才能够以90度角垂直插入。

减轻患者疼痛小技巧:在注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进针时动作要迅速、果断,快速穿透皮肤,减少患者疼痛感。

注射药液:进针后稍稍抽动活塞,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注射时应动作缓慢、平稳,将药液缓缓注入,避免过快推注导致组织刺激。注射过程中可轻柔按压注射部位,以减少疼痛。

拔针与按压: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无菌棉签轻压穿刺处10~30秒,直至完全止血,注意不要揉搓注射部位,防止引起皮下淤血或出血。

医疗废物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属于医疗锐器,必须立即放入专用锐器盒中,以防止针刺伤和环境污染。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严格无菌操作:整个注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针头不接触非消毒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患者自我注射指导:糖尿病等需自行注射的患者,初次操作前应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注射技巧,确保操作安全、准确。

异常情况处理:注射后若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硬块、出血不止或全身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同时,长期进行皮下注射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注射部位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皮下注射看似简单,但规范的操作技巧是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注射相关知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并重视注射部位的日常护理与检查,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皮下注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