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春期初潮到更年期绝经其间有不少女性饱受痛经困扰。“‘大姨妈’造访期间,我就像霜打的茄子。”“每次来例假就像在渡劫,肚子实在是太疼了。”……
在月经前后或在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的情况,称为痛经。常见的痛经症状包括:从月经来潮前1~3天开始,小腹附近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私处、肛门、腰骶部和大腿内侧,疼痛严重时患者不能忍受,会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甚至昏厥。
痛经根据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痛经就是隐隐作痛,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度痛经就是小腹疼痛较重,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并开始影响工作和生活;重度痛经是小腹疼痛剧烈,令人难以忍受,或有四肢冰冷、脸色苍白、呕吐腹泄的症状,必须服用止痛药才可以缓解。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主要是因宫颈口狭小而月经血流出不畅引起,所以容易发生在小女孩或者没有生育过的年轻女性朋友身上。还可能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月经期子宫内膜溶解剥脱释放出大量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表现为痛经。过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消化道及心血管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此外,原发性痛经还受精神及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人痛阈有关。
继发性痛经是指原来不痛、后来由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这些都需要仔细进行妇科检查才能确诊。
治疗痛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痛经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对于原发性痛经,通常采取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调整生活作息、加强锻炼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女性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减轻痛经的症状。药物治疗则主要是使用止痛药、避孕药等,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或调节激素水平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的发生。对于继发性痛经,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出并治疗引起痛经的器质性病变。例如,如果痛经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消除病灶,从而缓解痛经。对于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针对痛经本身的治疗,女性朋友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护理来预防和减轻痛经。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痛经的发生。此外,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刺激性的食物,多摄入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红枣、菠菜等,有助于缓解经期不适。同时,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也是预防痛经的有效方法。另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也是减轻痛经不可忽视的一环。在经期来临前,还可以通过热敷或按摩腹部来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贴在腹部,温暖的感觉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痛感。而按摩则可以通过轻柔的手法在腹部打圈,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同样能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这些措施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预防和缓解痛经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还是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对于长期受到痛经困扰的女性朋友,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痛经的妇科疾病,从而避免病情恶化,保护自己的生殖健康。
总之,关注女性健康,正确认识痛经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日常护理,是每一位女性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大姨妈”造访期间,依然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