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腾  单位:崇州市廖家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572

乡镇卫生院在基层眼科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结膜炎和屈光不正等,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需依靠系统筛查及时发现,通过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等基础检查手段可初步判断病变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普及眼健康知识,提高居民防病意识。

一、建立筛查机制

(一)为什么要筛查?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但很多眼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像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常在中老年人中悄悄发展,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往往病情已经较重,人们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降低失明风险,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应主动承担起眼病筛查的责任,为群众的眼健康“把好第一道关”。

(二)怎么建立筛查机制?

乡镇卫生院可以建立有效的筛查机制要定期开展眼科检查,比如每年组织一次“眼健康周”或“免费查眼日”,重点针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用眼者等高风险人群,乡镇卫生院要配备基本的检查设备,如视力表、裂隙灯、眼底照相机等,并培训医生掌握基础眼病识别技能,同时乡镇卫生院可依托村医和社区人员进行动员宣传,鼓励居民参与筛查,把筛查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二、普及眼科知识

(一)了解常见眼病,才能早预防

很多人对眼病缺乏了解,往往等到视力出现明显问题才引起重视,其实像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干眼症和屈光不正等都是乡镇居民中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这些病早期有些表现很轻微,比如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等,一不注意就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乡镇卫生院应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单、微信群等方式,让居民认识这些眼病的早期信号,增强自我识别和防治的意识。

(二)科学用眼习惯,从小养成好

普及眼科知识不仅要关注老年群体,更要从儿童青少年抓起,现在许多孩子因为看手机、写作业时间太长,导致近视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了解用眼的正确方法,比如每用眼30分钟要休息一下,保持书本距离眼睛30厘米以上,写字时坐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乡镇卫生院可以组织“小眼睛大课堂”,通过趣味活动、科普绘本、亲子讲座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保护视力的意识,避免近视的发生和加重。

三、配备基础设备

(一)看得清,才能查得准

很多眼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需要通过专业设备才能被及时发现,比如白内障初期视力模糊、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痛感,但眼压却已异常,这些都必须依靠设备才能准确判断,因此乡镇卫生院要配备一些基础的眼科检查设备,如视力表、验光仪、裂隙灯、眼底镜等,让医生可以全面检查居民的视力情况和眼部结构,从而做到科学诊断,不漏一人。

(二)设备简单实用,便于基层操作

乡镇卫生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先进仪器,但要有基本、实用、易操作的检查工具,比如视力表用于测试远近视力,验光仪可以初步判断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裂隙灯能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是否有病变,眼压计用于测量眼压,其是青光眼筛查的关键设备,配备这些设备后医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眼部检查,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初筛服务,大大提升诊断效率。

(三)借助科技助力,服务更高效

如今,越来越多乡镇卫生院开始利用数字化设备开展眼科服务,比如使用便携式眼底照相仪,能快速拍摄眼底图像并上传至远程平台,让上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这种“基层检查、专家诊断”的模式不仅节约了患者来回奔波的时间,也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及时性,同时这些数据还能被存入电子健康档案中,方便后续追踪复查,通过基础设备的配备与科技手段的融合,乡镇卫生院正一步步把眼病防治服务做实做细,让更多人受益,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