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急性脑梗,知道这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征的脑血管疾病,那么得了脑梗怎么办?如何才能降低致残、致死几率?别急,让我们一起走进急性脑梗死的科普之旅,了解血管“疏通术”的神奇功效。
1.什么是急性脑梗?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具体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出血性脑卒中等不同类型,其中前者所占比例高约80%。脑梗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由于此病的病理基础为脑动脉阻塞使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下降,导致缺血缺氧坏死,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引起非感染性炎症因子过表达,大量自由基、蛋白水解酶释放,使机体内皮细胞、血脑屏障受损。因此,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的主要原则为尽快实现缺血再灌注,从而恢复局部脑组织血供氧供状态。那么,如何帮助急性脑梗患者尽快开通阻塞的脑血管呢?这就要用到医生们的秘密武器——血管“疏通术”。
2.治疗急性脑梗的秘密武器——血管“疏通术”
血管“疏通术”顾名思义,是利用医疗手段将阻塞的脑血管有效开通,通过恢复局部脑组织血流达到治疗急性脑梗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管“疏通术”主要分为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两大类。
2.1静脉溶栓术
溶栓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通过静脉途径将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送入机体内,具有简单便捷、经济实惠、创伤小等特点,利于多数急性脑梗患者及家属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但在实际使用中该溶栓方式具有严格的操作时间窗,既往有研究认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在3h以内可获得最佳效果,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认为,针对影像检查(如CT)未提示脑梗征象的低密度灶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在12h内)。
2.2机械取栓术
机械取栓不同于静脉溶栓依靠药物治疗,其主要利用物理手段将血管闭塞状态直接解除,因此血管再通率得以保障。以Solitaire支架为例,这是一种新型颅内取栓支架(自膨式),通过股静脉穿刺后利用血管造影明确病灶具体情况,经微导管将闭塞部位穿透到达血管远端,造影确认远端血管通畅即可将支架释放,从而实现血流迅速再通的目的。读到这里,想必有读者会问,既然静脉溶栓术有时间窗,那么机械取栓术呢?其实,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同样有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指出,前循环脑梗时间窗为8h,后循环脑梗时间窗为24h。
2.3怎样选择?
研究认为,机械取栓术由于具有操作可重复性、支架可回收性等特点,因此将其应用于大血管事件(>8mm)的急性脑梗患者中优势更大,血管再通率高达64%-100%。但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们往往采取桥接方案,即首选静脉溶栓处理急性脑梗患者,若静脉溶栓效果欠佳或无效,则需立即实施机械取栓术,以确保此类患者获得更优疗效及预后。此外,在选择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术或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医生们还需准确评估急性脑梗患者的实际情况,排除上述方案的使用禁忌证,如具有脑动脉瘤、颅内出血等病史者不适用静脉溶栓术,而存在无法控制的高血压、造影剂过敏等情况者则无法使用机械取栓术。
3.小结
本文向大家初步介绍了什么是急性脑梗,以及可用于打败它的秘密武器——血管“疏通术”的相关科普知识。通读全文,想必读者朋友们已经对血管“疏通术”有了初步了解,希望大家在了解上述科普知识后不再谈“梗”色变。在今后的生活中,若我们或周围亲友不幸与急性脑梗相遇,不必惊慌失措,相信在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医生们利用血管“疏通术”这一秘密武器一定会帮助我们战胜病魔!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