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玲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宝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2
2707

七旬老人王大爷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每天需要服用五种药物。但因经常错服漏服,某日突发低血糖昏迷。这种因用药不当引发的意外,在老年群体中并非个案。随着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常面临多重慢病叠加的挑战,用药安全已成为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

不能“随便吃药”——处方药不是“万能保健品”

很多老人习惯凭经验选药:“这降压药我吃了效果不错,你也试试”,或是家中常备各类药品随意取用。这种看似便捷的做法实则暗藏危机。

每种药物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规范剂量,错误用药可能诱发严重后果。例如止痛药滥用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利尿剂使用不当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切记:药品绝非日常补品,必须遵循“对症、对人、对时”原则。医生开具的处方仅适用于特定患者,不存在“通用疗法”。

记不清、看不懂、吃错药——老年人“用药错误”高发

“这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这两粒是不是一样的?”因视力减退和记忆力衰退,错服、漏服、重复服药成为常见问题。建议家属准备分格药盒,按“晨光”、“午后”、“星夜”时段分类装药,每周集中整理一次。可配合手机闹钟提醒,建立可视化服药记录表。若存在认知障碍,务必寻求药师专业指导。

药物说明书的微小字号也是困扰老年人的重要原因,许多人会因为误读说明书,将餐前服药误解为餐后服药,导致用药错误。对此,建议今后采用图形表示的方式进行辅助识别,例如通过太阳、月亮、药物在饭碗左右的方式标注用药时间。另外,我们也应当注重规范用药,在老人视力不佳时,可让家属将用药方式用大字标注在药盒上,从而避免用药错误。

多种药一起吃,小心药物“打架”

老年人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但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部分药物组合可能会形成致命风险。阿司匹林与消炎止痛药物的结合应用有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而降糖药物和部分抗生素的结合应用可能引发低血糖导致昏迷。

我们每次就诊时都应当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用药清单,其中需包括中成药和膳食补充剂,同时选择固定医疗机构建立电子档案,以便医生更好地掌握用药状况,从而避免重复用药。

中成药、保健品也不能乱吃

“中药都是天然的”、“保健品能强身健体”这类认知误区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实际上中药同样存在不良反应风险,例如部分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可能造成不可逆肾损伤,壮阳类中药长期服用易引发血压波动和神经兴奋。此时便需要提高警惕,注重保健品与处方药的相互作用。例如维生素E与抗凝药物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银杏叶提取物与降压药联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用药前应向医生报备所有非处方制剂,包括民间偏方和草药茶饮。

不舒服别硬扛,也许是“药物副作用”

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常被老人归咎于“年老体衰”。实际上这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警信号。降压药过量可致体位性低血压,抗生素可能引发肠道菌群失调,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肌肉溶解。

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发生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大面积皮疹等严重反应,须即刻拨打急救电话。临床发现约40%的老年跌倒事件与降压药、安眠药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相关,而这一类不良反应中有63%可通过剂量调整预防。

老年人安全用药“五要诀”

为保障用药安全,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药品集中管理:使用带分隔的药盒分类存放,标注服用时段;2.就诊携带清单:详细记录当前用药名称、剂量和服用方法;3.规范用药流程:设置服药提醒,必要时由家人监督服药;4.建立反应档案:记录每次用药后的身体反应,便于医生评估;5.定期健康监测:每季度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结语

合理用药是老年人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药物使用绝非“多多益善”或“价格至上”,而是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家属应协助建立用药提醒系统,培养定期复诊习惯。通过规范用药行为,既能控制基础疾病,又能最大限度降低药源性风险。让每粒药都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对生命最实在的守护。我们应客观、正确地了解药物,使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最大化。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